
儘管在前面介紹的有助於克服抑鬱的生活方式中強調了接受對方的重要性,但一個人要在一夜之間改變自己的主觀性和想法並不容易。
同樣,有時您甚至想稍微改變一下您的伴侶,即使您知道自己做不到。 在這種情況下,宮間研哉博士解釋瞭如何與對方打交道,如下所示。
◆ 首先要改變。
正如習慣 1 中提到的,想要改變某人的想法通常來自於“我是對的,你是錯的”的想法。 如果你保持這種心態,你和伴侶的關係就不會進步。 因為對手沒有變。
因此,如果你想改變你們的關係,可以把它作為一個好習慣來改變自己,而不是你的伴侶。 有些情況下,對方想改變自己,看到他正在改變。 這就是所謂的“先改變再說服”。
當然,即使我改變了,也有其他人保持不變的情況。 但是,作者解釋說,這不關你的事。 當你改變自己時,你的關係必然會發生變化。 自己享受這種改變帶來的快樂是很重要的。
◆ 父母管教也需要改變。
親子關係是最突出對方期望的情況。 父母和孩子在任何其他人際關係中共享最多的時間,這是正確的,因為價值觀是從上到下傳遞的。
Genya博士說,與父母的關係可能是抑鬱症的一個重要因素。 這是一個孩子自責沒有達到父母設定的過高期望而陷入抑鬱的故事。
抑鬱的人有一種抑鬱的心態。 這種想法的根源來自童年教育。 這是因為父母的心態是在成長過程中不知不覺中習得的。
比如一個經常被罵的孩子,比如“你就這麼簡單嗎?”
管教往往是父母試圖“改變”孩子的結果。 但是,如果您以改變對方的意圖進行溝通,那麼只有溝通的雙方才會相互受苦。
因此,與其試圖在管教上改變孩子,不如先改變父母,以身作則,這可以說是一種心理健康的好方法。 [End_Mark]
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轉載和重新分發 Pathway to Mental 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