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界疾呼/補貼弱勢科別薪資 防人力斷層

分享本文


疫後「免疫負債」影響,民眾就醫頻率增加,大幅點值稀釋,醫療環境日益惡劣,這讓內、外、婦、兒等科別住院招募困難,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表示,政府若再漠視健康投資,重要科別出現斷層,勢必導致健康不平等,醫療品質下降。

洪子仁表示,十多年前曾出現「內、外、婦、兒、急診」等住院醫師招募不順的「五大皆空」窘境,衛福部提出獎勵措施,缺額逐漸補齊,但隨著醫療自費市場發展,年輕醫師大師多選擇不用值班、醫糾風險低,待遇較高,且能兼顧生活品質的科別,因此,皮膚科、骨科、眼科、泌尿科等競爭愈來愈激烈。

醫院協會副理事長朱益宏說,醫療職場環境惡化,不僅護理師出走,各醫院招募內、外、婦、兒等科別住院醫師時,也遇到困難。此外,醫院人力不足,以致部分主治醫師還得夜間值班,身心俱疲,可能影響醫療品質。

洪子仁建議,衛福部應加速建置兒童醫療網,提高健保給付,並補貼兒科、外科、婦科醫師薪資,才能吸引年輕醫師願意加入冷門、喫力不好的科別。

長期來說,政府須增加整體醫療投資,洪子仁指出,如果投資不足,健保點值偏低,影響醫院營收,醫師薪資變少,這讓弱勢科別人力更加不足,且醫院更新設備速度減緩,國人健康指標勢必愈來愈差。

洪子仁指出,我國在平均餘命、癌症存活率、新生兒、可避免死亡率,或是急性心肌梗塞(AMI)住院後死亡率等各種健康指標上,排名漸差,全球排名約在三十幾名,遠遠落後於日本、韓國、新加坡。

朱益宏強調,整體醫療環境屬基本工程,「基礎工程不好,上面蓋再多美侖美奐的房子都是沒用的」,短期性加薪、補足點值均非長久之計,政府有責任重視醫療投資。


標題:醫界疾呼/補貼弱勢科別薪資 防人力斷層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爲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爲,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