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衡量標準?
殘餘脂蛋白是指去除甘油三酯後的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殘餘膽固醇(RC)則代表殘餘脂蛋白中的膽固醇含量。有研究發現,除了傳統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通常被稱為“壞膽固醇”)水平外,RC水平也可以作為評估患心血管疾病和卒中風險的手段。
來自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RC提供了一個準確的獨立指標:“RC水平的檢測可能發現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無法預測的潛在疾病。”[1]
他們的研究發現,對於LDL-C水平相對較低的人群,若測得RC水平大於24mg/dL,患主要心臟病或卒中的風險將增加40%-50%。
這一成果在7月19日發表於《歐洲心臟雜誌》[2]:
圖1 發表於EHJ的論文標題
該研究分析了17532名無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成年人的資料,主要結局是由醫院出院程式碼或死亡證明確定的ASCVD事件(包括確定或可能的心肌梗死、確定的冠狀動脈性猝死、確定或可能的卒中)。RC的計算方式為總膽固醇量減去LDL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所謂的“好膽固醇”)。
RC預測ASCVD的能力獨立於LDL-C
校正LDL-C水平後,分析發現log RC水平與ASCVD事件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在模型中加入ApoB(HR 1.65)和ApoA1(HR 1.59)後,這種相關性仍然顯著。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對非HDL-C進行校正,log RC仍然與ASCVD事件相關。然而,如果預期調整Apo B,log LDL-C水平和ASCVD之間的相關性就會消失。
可見RC對ASCVD事件的預測能力強於LDL-C。
表1 Log RC和Log LDL-C(連續變數)的ASCVD事件的Cox模型
對此,該研究的領銜作者——來自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Renato Quispe指出:“幾十年來,人們一直認為LDL-C水平較低和HDL-C水平較高的人患主要心臟病的風險較低。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有研究表明RC也是心臟病的預測因子,而且獨立於LDL-C水平。”
無論LDL-C水平如何,RC水平都不能超過24mg/dL!
這項新研究還發現,RC水平達到或超過24mg/dL的人中,約五分之一會患有嚴重的心臟病或卒中。
研究跟據LDL-C和RC水平的閾值將受試者分為以下4組:
(1)LDL-C
(2)LDL-C
(3)LDL-C≥130mg/dL,RC
(4)LDL-C≥130mg/dL,RC≥24mg/dL(LDL-C和RC均較高)。
結果發現(4)組的ASCVD風險最大(HR 1.46),(3)組風險與(4)組類似(HR 1.43),(2)組風險最小(HR 1.15)。也就是說,無論LDL-C水平如何,RC水平升高都會使ASCVD風險顯著增加,而LDL-C下降帶來的獲益則不明顯。
圖2 根據RC與 LDL-C水平分組的ASCVD風險
研究人員稱,另一個重要發現是,RC水平較高的個體也更易患有肥胖和糖尿病,而且幾乎每個人的甘油三酯水平都較高。
LDL-C依然很重要,但RC需要引起重視
“我們並不是說LDL-C對心血管疾病風險來說是不好的衡量標準,”Renato Quispe指出,“相反,我們的分析表明LDL-C仍然是一個重要的評估工具。然而,臨床醫生也應該關注RC,因為RC本身就預示著可觀的風險。”
Renato Quispe強調,通過標準的脂質組資料可以很容易地計算RC水平。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估計,38%的美國成年人總膽固醇水平較高,四分之一的人甘油三酯水平較高,而美國三分之一的死亡歸因於心臟病、卒中和其他心血管疾病。
全球疾病負擔(GBD)的最新統計資料也顯示,全球範圍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從1990至2019年一直呈上升趨勢,並且中國的心血管疾病負擔最為沉重。而血脂異常升高是我國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歸因風險因素。
Renato Quispe認為,未來的研究應更多關注RC水平的測量,並且鼓勵對藥物和生活方式改變進行臨床試驗,以期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參考文獻:
[1] Study suggests ‘remnant cholesterol’ as stand-alone risk for heart attack and stroke. Medicalxpress.
[2] Quispe R, Martin SS, Michos ED, Lamba I, Blumenthal RS, Saeed A, Lima JAC, Puri R, Nomura SO, Tsai MY, Wilkins JT, Ballantyne CM, Nicholls SJ, Jones SR, Elshazly MB. Remnant cholesterol predict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eyond LDL and ApoB: a primary prevention study. Eur Heart J. 2021 Jul 19:ehab432. doi: 10.1093/eurheartj/ehab432.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4293083.
來源: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責編:徐李燕
校對:臧恆佳
製版:舒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