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配袖的因素
【摘要】 西服袖窿的合體程度及袖山的高低是西服穿着舒適美觀的兩個重要因素.袖窿的形狀與大小決定袖山的形狀與大小,袖窿對袖肥和袖功能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關鍵詞】 袖窿,袖山,穿着舒適性,袖型
西服,是人們生活中常用的禮服之一。穿着合體的西服則顯得莊重、風度翩翩、瀟灑自如,因此它更讓男士們喜愛。從整體上講,西服屬於合體性服裝,合體性服裝的裁剪與制版技術相當重要,它與非合體性服裝、半合體性服裝不同,其服裝的結構設計是取決於三維人體的尺寸和體型,只有尺寸值而無形體輪廓參數,是無法設計出合體的西服。合體的西服其穿着舒適性也好。而影響西服穿着舒適性及造型美觀在西服結構上體現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西服袖窿和袖山的設計上。因此針對此問題作一番探討和研究。
圖1
1、西服袖窿與袖山的設計
1.1
袖窿決定袖山
袖窿的形狀與大小則決定了袖山的形狀與大小,只有熟知它們兩者的變化,才能設計出合理的西服袖窿和袖山。多年來西服一直是沿襲傳統的前腋下省和後腋下分割的形式。如圖1所示,西服的袖窿是由前袖窿弧线、後袖窿弧线和腋下袖窿弧线這樣三段弧线組合而成的。這一整段袖窿弧线又因其所表現出的外形可稱之爲袖窿橢圓,文中後有提到。當胸圍一定時,西服的前胸寬和後背寬是成比例變化的。一般來說,前胸寬大,後背寬也大。對相同周長尺寸的袖窿弧线來說,袖窿橢圓應隨設計對象體型的不同而發生變化。常見的袖窿弧线的紙樣設計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拼合前後肩线後保證肩部袖窿弧线光順自然。則可將前肩角與後肩角設計成互爲補角;
(2)腋下袖窿弧拼合處弧线光順無尖角且與水平胸圍线相切;
展開全文
(3)袖窿弧线長度可通過軟尺測量前肩點到後肩點間曲线長度之和(袖窿全周長AH)
確定;
(4)袖窿弧线總長AH設計隨體型不同而適當調整,但與胸圍值的大小成正比例關系。
袖窿橢圓形狀與大小發生改變(包括袖窿深淺改變、袖窿門寬窄的改變),爲此袖山弧线形狀與大小也應隨之而調整。根據一些教學經驗與實踐,總結出了袖山設計的規律:
- 西服兩片袖的大袖山弧的弧形主要取決於袖窿的深與袖窿的形 ;
- 西服兩片袖的小袖山弧的弧形及大小則由窿門寬 (即前胸寬线到背寬线的間距)決定。同時小袖山弧线形狀還反作用於衣身肋部的袖窿弧线 ;
(3)袖山高與袖窿深的關系是復雜而微妙的。從常識性考慮,取袖窿深的4/5爲袖山
高,又大概是西服袖窿全周長AH的1/3。這個比率作爲設計的初始比率,具體還得根據袖山縮縫喫勢而定。
1.2袖山縮縫喫勢設計:才智服裝
從理論上講,袖窿弧线要與袖山弧线縫合在一起,故應該是等長的。但實際上則又把袖山弧线長度設計得比袖窿弧线總長大一些,而這個大出來的份量就稱之爲袖山縮縫喫勢。人體的肩端是圓潤的,故袖子也要有柔和、圓潤的自然感。袖山縮縫喫勢的相互作用是構成袖型美好的圓潤狀袖山的根本。袖山縮縫量是根據衣料收縮特性以及袖裁片不同部位影響而確定的。設計得過大過小都將影響袖子的美觀立體感。經過多次實踐,西服的袖山縮縫喫勢設計在一般情況下爲3~6cm,並根據薄料取小值厚料取大值的原則去調整袖窿弧线與袖山弧线的長度差。
1.3袖山決定袖肥:才智服裝
圖是在前後袖山長和袖長不變的情況下做一個試驗。設AB是袖山高的中間值,當袖山高變成A’時,c’d’是袖肥,當袖山高變成A’’時,c’’d’’是袖肥。由此可見,在前後袖山長和袖山不變的情況下:袖山越低,袖越肥;袖山越高,袖越瘦;袖山高越高,舒適性差,但造型美觀、端莊,比如西服袖;袖山高越低,舒適性好,造型休闲,比如運動裝或休闲裝的袖子。
因此,可以說袖山高最低時理論上可以等於零,像圖6中的袖子,不過此類袖型不好看,應用很少。袖山高等於基本袖山高,即袖肥等於上臂圍時,是袖山高的最大極限。如果大於基本袖山高,袖肥就小於上臂圍,袖子不能正常穿脫(彈性面料除外)。
2袖子與衣身的配合
下圖依次是寬松衣服的袖窿(尖形)、半合體衣服的袖窿、合體衣服的袖窿(橢圓形)
寬松型袖窿呈尖形(如圖7),與之相對應,該類袖子的衣身加松量大,开深袖窿而成尖形,它對應的袖山較低,袖肥寬,服裝穿着時產生瀟灑、休闲之感,同時穿脫方便,休闲服裝、運動服裝常採用此類設計。休闲裝的肩寬大,且落肩量小,運動機能性好。
合體袖袖窿呈橢圓形(如圖9),它是依據肩膀和腋窩的形狀而設計的,可以產生端莊嚴謹之感,比如西服袖。合體袖袖窿對應的袖山較高,袖肥窄,衣身也較合體,整體結構嚴謹、適體,且與基本袖窿相匹配,這類袖子造型較難把握,稀有不慎就達不到理想的效果。介於二者之間的是普通衣服的袖窿(如圖8)。三種不同類型的袖型對此、衣身結構相對比比及着裝效果圖對比可以參圖10圖11.
2、西服袖窿與穿着舒適性
穿西裝會受牽制主要來自袖窿處。西服作爲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服種之一,穿着它舒適是否將直接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袖窿區域對人體活動的影響是整個西裝結構中最爲關鍵的部位。就西服袖窿而言,對人體活動是否制約,穿脫是否方便,它們既是重要的質量標准之一,同時又是廣大消費者普遍關注的一個問題。現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
2.1袖窿弧线對西服袖功能的影響因素分析
(1)袖窿深的確定及其影響該點的高低位置可以通過比例推算法確定,如利用胸圍尺寸比例推算。可以使用短寸法測取。即在腋下水平圍量一周,自頸背點量至腋下水平线下3~4cm處的垂直長度作爲設定袖窿深淺的位置。它是決定袖窿活動功能的重要尺寸之一。合適的袖窿深才能保證袖功能的正常發揮。
當袖窿深較淺時,衣身不會隨着手臂的上舉而被牽動,肩部周圍穩定性也好並無皺褶產
生,這樣的袖子功能性較強,但不便於服裝的穿脫。當袖窿深較深時,手臂自然下垂時腋下無多余皺褶,造型美觀。但當袖肥不夠大時,人體手臂前伸或是上舉時,手臂活動將會受到肩和肋下的牽制,同時也經常會造成衣服下擺的不穩定,爲此就大大降低了袖的功能性。即便是這種情況,卻有利於服裝的穿脫。
(2)袖窿寬的確定與影響
袖窿寬就是專業俗語中說的窿門寬。人體手臂在前方活動頻繁且幅度大,此時胴體的變
化突出表現於從肋到背部的後半身。當人體活動時,後背中线至前胸寬部位尺寸相對較穩
定,只是背部受牽制作用。從以上分析可得出,爲了使西服穿着舒適,就必須對袖窿寬尺寸加以控制,同時也需適當增加背部的活動松余量。袖窿寬與胸圍尺寸有直接關系,常規是取1/3B作爲袖窿寬尺寸,才智服裝:754093490僅供參考。
當袖窿寬不足時,袖窿會壓迫手臂,難以完成前伸動作,而且在後背容易產生由於袖窿
寬不足原因所致的橫向皺褶,極大地影響美觀。當然,袖窿寬也不能過闊,過於寬闊在當手臂向前伸出時會有肋牽袖的感覺,而手臂自然垂下時腋下起波浪紋狀,同樣影響西服的品質外觀,實不可取。
2.2袖山弧线對西服袖功能的影響因素分析
(1)袖山弧线長度的確定
一般情況下 ,袖山弧线長度設計得比袖窿弧线總周長 AH大 3~6cm,這在前面論述過。AH則是從後肩點 S开始 ,經過點 v、、、、到前肩點 T之間的曲线總長度。如圖 2所示。
(2)袖山弧线縮縫量的排布
根據袖山的繪制 ,常將袖山縮縫喫勢作如下分配 :見圖 2
橫背寬线上點 v至肩點 S間 縮縫 1cm左右
肩點 ( T、S)至胸寬點 w間 縮縫2.5cm左右
橫背寬點 v向下至肋頂點 g間 縮縫約0.7cm
其余處不喫或少喫
圖
(3)袖山弧线與袖功能的關系
要想輕松而舒適地着裝 ,在繪制袖山弧线的時候 ,首先要考慮袖山弧
线結構是否對穿着舒適性有大的影響。當人體手臂處在前活動區時 ,
人體肩胛骨的外突常會使袖子緊繃於前臂 ,因此袖功能性較小 ,甚至
還影響人體的正常活動需要。爲解決這一問題 ,可在袖裁片的小袖結
構上作一稍稍調整即可。在小袖片靠近肋頂點處適當增加一定松余量 ,
用來提高袖的功能性 ,如圖 3所示。但這個余量的大小要適中。過大
會幹擾手臂的動作 ,使服裝成型後腋下褶皺很多。這樣一來 ,雖然袖的
功能性得到了充分的改善 ,但影響美觀不可取。其次 ,再考慮袖山弧线
結構的造型美觀、是否影響上袖問題。根據西服生產工藝可知袖裁片的
大袖山弧线不可過尖 ,但要充分體現人體肩端的圓潤感 ;大小袖山弧线
與袖窿的對位關系是否清晰准確 ,合適的袖山縮縫量能否按照經驗分配
方案規律地處理等等都對提高袖功能性是非常重要的。
- 袖山高的確定
- 袖山高的確定 ,首先要根據設計目的和對象來決定 ,對於貼體程度要求高的服裝 ,袖山高相對要大 ,而寬松服裝相對要小.其次 ,袖山高要服從袖窿高、袖肥寬和袖窿弧長的約束,即要保證服裝造型對袖肥的要求,同樣要保證縫紉工藝對袖山弧長的要求.經過實踐 ,我們總結出 :以袖籠位置爲基礎 ,用袖斜线確定袖肥寬 ,再根據袖肥寬的誤差對袖山高加以調整的方法.下面我們用貼體形袖山高的確定來加以說明:
(1)根據袖籠形狀和位置 ,初步確定袖山高 h (如圖 5) .找出 ab的中點 ,做胸圍线的平行线 ,交於 c、d.分別連接 ed和 fc ,交於 g點 ,則 g點到胸圍线的距離 h爲袖山高.
(2)以 h值爲袖山高 ,前後袖籠弧長 ( AH) + x爲袖斜线進行袖片制圖 ,確定 A、B的位置 (袖肥寬的 2倍) .圖中前後 AH可直接從衣身上量取 , x值可根據面料及造型要求取 0~1・5cm.如圖 6所示.
(3)驗證 AB/ 2值是否符合袖肥寬的要求 ,袖肥寬 =胸/ 5- y ( y值可根據造型及設計要求選 0~2cm) .若與要求有差異 ,可適當調整 D點的位置.調整方法爲 :若 AB / 2>袖肥寬 ,將 D點調整到 D′,調整量等於袖肥寬與 AB/ 2的差數.反之, D點向上調整到 D″,如 (圖 7)所示.
(4)完成袖片制圖.如圖 8.
4,小結
綜上所述不難得出 :
1.西服袖窿的大小對袖肥和袖功能的影響其着決定性的作用。
2.袖窿寬和袖窿深值的大小對不同體型袖功能狀況的改善有
著重要的作用。
- 有效地控制袖窿的形狀、上袖對位點的位置及袖肥 ,有利
- 於外觀造型及袖功能性優
劣的改善。
由此可見 ,對於美觀大方穿着適體的西服的袖窿及袖而言 ,
適宜的寬松余量 ,不但能增加透氣性 ,而且提高了袖功能 ;
根據袖窿寬度、肋處附近袖窿弧线的形狀、肩點的高低、袖
山的縮縫量等來決定整個袖山弧线的形狀和大小 ;合理、准
確的上袖對位點位置使車縫完成後袖子的彎勢與人體手臂自
然下垂時保持一致。西服袖窿及袖山高設計合理與否 ,將嚴
重影響袖的功能性 ,影響西服的穿着舒適性以及美觀程度。
參考文獻
[1]劉瑞璞,劉維和.服裝結構設計原理與技巧[M].北京:中國紡織業出版社
[2]魏雪晶 .服裝結構設計原理 [M].北京 :紡織工業出版社 ,
[3]吳俊。女裝紙樣設計[M].北京 :紡織工業出版社 ,
[4]齊德金 .時裝結構設計原理 [M].北京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
[5]張文斌.服裝工藝學-結構分冊[M].北京 :紡織工業出版社 ,
[6]張辛可.結構設計大全 [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
標題:合理配袖的因素,才智服裝整理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