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誠文:福衛8號首顆衛星10月升空 關鍵元件自製率達84%

圖為總統賴清德15日前往國家太空中心視察福衛八號進展。(圖取自facebook.com/chingte)
圖為總統賴清德15日前往國家太空中心視察福衛八號進展。(圖取自facebook.com/chingte)

(中央社記者張璦台北15日電)福8是台灣第1個自製衛星星系,一共8顆衛星,預計2031年布建完成。國科會主委吳誠文今天表示,福衛8號光學遙測衛星星系中的第1顆衛星,將於今年10月正式升空,福衛8號設計與整合都在台灣進行,關鍵元件自製率達84%。

吳誠文今天出席2025 AI創新應用論壇暨IC Taiwan Grand Challenge頒獎典禮。他受訪指出,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去年在行政院全國科學技術會議中提到要發展多功能機器人,國科會也希望接下來台灣不只做硬體,也要發展AI系統,進行軟硬體整合,用以服務人類、解決社會問題。

吳誠文在活動致詞中表示,IC Taiwan Grand Challenge自2024年起致力挖掘吸引全球的IC設計創新、晶片創新應用及系統整合人才,第一梯次選出了5隊國內外新創及學研團隊獲獎,獲選新創已有2家進駐南港IC育成中心,來自美國的新創公司GalaVerse在國科會的極力促成下,完成與國內外大廠對接合作。

吳誠文指出,在資金媒合面向,亦獲得IC設計大廠種子輪投資,反映市場對新創技術應用前景的高度肯定。

吳誠文說,半導體製造是台灣強項,也是接下來國家發展的重點,政府鼓勵半導體製造產業甚至整個供應鏈往國際發展,服務國際社會,並與各國合作,將IC應用結合AI,造福社會,促進民主國家價值。

今天論壇上也揭曉第二梯次競賽結果,在來自全球154隊新創、學研團隊與個人報名中,最終選出5隊優秀團隊,包含英國Genenet Technology Limited聚焦AI和量子驅動的基因電路工程技術、法國WISE-INTEGRATION鑽研氮化鎵電源元件、瑞典NSS Water提出奈米純水解決方案、新加坡JMEM TEK投入後量子密碼學安全晶片研究,以及新加坡TurboNext深耕AI大語言模型異質計算與高效記憶體技術。

此外,吳誠文在致詞時提到,他今天上午陪總統賴清德去國家太空中心(TASA)勉勵同仁,因為福衛8號的第1顆衛星,預計今年10月正式升空服役,現已進到最後階段的準備工作,包含抗輻射測試、振動測試、太空環境測試等。

吳誠文表示,福衛8號設計與整合都在台灣進行,關鍵元件自製率達84%,未來台灣除發展遙測衛星,也會布局低軌通訊衛星,服務民眾、守護國家安全。

Google新聞透明的Google新聞

國科會透過新聞稿進一步說明,福衛8號星系是由6顆高解析度,加上2顆超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所組成,是台灣第1個自製「衛星星系」,並將自今年起逐年發射,第1顆(FS-8A)預計今年8月起運至美國、10月發射升空,星系預計2031年布建完成。

TASA主任吳宗信表示,福衛8號平面解析度比現役的福衛5號顯著提升,可為遙測成果帶來許多應用面的突破,約為原先只可拍到「模糊車影」,進階到可辨識車輛形狀,分得出卡車與轎車,同時,取像頻率可由每2日取像同地點一次,提高為每日3次,地表影像更清晰。(編輯:林淑媛)1140515


標題:吳誠文:福衛8號首顆衛星10月升空 關鍵元件自製率達84%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