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有句俗諺「You are what you eat.」意思就是你的飲食習慣、口味、風格和你的個性息息相關,某種程度上也反應了你的本性。根據多項研究發現,從你吃東西的口味、習慣、喜好、怎麼吃,基本上都透露著你的性格,也因此世界500強企業也曾經用「吃東西」來面試員工!到底愛吃甜、愛吃鹹、大口吃東西分別代表什麼訊息呢?食尚手搖祭,12品牌買一送一!
每種口味似乎對應某種性格
一個人的性格藏在他的面相裡, 藏在他的衣品裡,藏在他的行為裡,更藏在他的飲食習慣裡。行為心理學研究應用機率的方法,把人的口味和性格進行統計歸納,並分成不同類別。飲食清淡者,內心向簡而生,處事也淡然達觀;飲食鹹辣者,性格裡更彰顯出愛恨分明、敢想敢做的特性。堅守內心者會保持不變的口味,從一而終。而在飲食裡不斷嘗試新鮮味道的人,必是一個富於冒險精神,更懂得創造和品味人生的人,似乎每一種口味的食物都對應著某種性格特徵。
▲一個人的性格也會藏在他的飲食習慣裡,似乎每一種口味的食物都對應著某種性格特徵。(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怎麼吃」也能反應個性
怎麼吃東西,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特徵。有的人吃東西上來就是一大口,酣暢淋漓,追求味覺感知的充盈。這樣的人性格多半外向和急躁。小口品,也非故作姿態,小口更能感受味道的層次和細微之處。這樣的人多謹慎小心,性格內斂。總之,一個人無論是高深莫測,或者簡單純一,他遵循內心的感覺和喜好所養成的飲食習慣和口味,總會不自覺地暴露出他的性格特點。當一個人與舒適貼心的食物相遇的時候,大多會忠於內心本能的選擇。
看更多:餐桌上看透你!專家揭密12型「吃飯人格」,最愛吃留最後的人都有「這傾向」
愛吃甜積極、愛吃鹹情緒穩定
在吃之中,一個人對味道的選擇,也可能反映出他的部分性格特點。心理學研究發現,在多巴胺的影響下,愛吃甜食的人對待生活的態度更積極;而愛吃鹹的人,情緒穩定、平和;喜歡吃酸的人大多有事業心,但性格孤僻,不善交際;愛吃苦味能夠激發人苦悶和防範的意識;辣味不僅能刺激人的腦內啡和多巴胺,還會增加人的攻擊性。難怪有的監獄提供清淡飲食,以降低罪犯的攻擊性。對臭味的喜好,說明此類人對味覺有著獨特體驗,也彰顯了其我行我素的性格;而喜歡吃鮮味的人則比較中庸,不太標新立異。
▲心理學研究發現,在多巴胺的影響下,愛吃甜食的人對待生活的態度更積極。(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福特用「吃沙拉」面試員工
性格與飲食喜好關係如此密切, 那麼透過有意識地選擇食物,是否可以逐步地改變或修正一個人的性格呢? 據研究,深海魚、香蕉、全麥麵包、葡萄柚、櫻桃、大蒜、南瓜、雞肉都是吃了可以讓人健康快樂的食品,對我們積極的性格建立不無小補。
吃什麼可以反映一個人的性格,如何吃同樣如此。世界五百大的某些企業,很早就敏銳地看到了這一點,開始在員工求職面試中運用吃的方法來幫助鑑別。例如,福特公司的沙拉面試,透過求職者吃沙拉的動作(是上來就吃,還是先試試鹹淡再吃)來了解求職者是否具有謹慎、邏輯或主觀等特性。職場上你吃飯的方式,透露了你的內涵、視野、格局和性格。
▲世界五百強的福特公司就以「吃」來面試,透過求職者吃沙拉的動作來了解求職者是否具有謹慎、邏輯或主觀等特性。(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吃什麼不僅僅是一種現象,更是人的一種行為,離不開其背後心理因素的影響。有溫度、有色澤的美食,更能激發一個人對生活的熱愛。美食就像一面鏡子,可以照見一個人的心靈,照見他性格裡的溝壑。
原文轉載來自:源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