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景不是一天造成! 台灣每百人均擁63輛機車數字再創高!

交通部最新統計數字顯示,國內每一百位民眾,平均擁有62.7輛機車,數字再創新高!而進一步分析,台灣穩坐「機車王國」之名的主要原因,包括價格和買車相比,相對便宜;還有都市型態工商混合、生活圈距離近。另一大因素,就是大眾運輸工具的便利性仍然有限。特別是台鐵票價再喊漲,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意願或許又將受到不小影響。

車行老闆vs.家長:「老闆你好,他昨天滿18歲要買車,有我知道,之前有來講過說要買大廠車款。」眼前的同款速克達即將成為「愛駒」,準大一新生黃同學,忙著和老闆交流意見,討論該加裝哪些配備。記者vs.準大一新生黃同學:「因為它的速度比較快,然後外型比較符合年輕人,我覺得這樣上大學的時候,通勤比較方便去哪裡都比較快,不只是為了去上學對不對,對對對就是課後,也可以自己騎去別的地方玩,有辦法自己決定隨時去哪裡這樣。」人生第一份行的自由,伴隨著爸媽贊助的成年禮,一起入手。家長莊小姐:「上大學就選一台,差不多十萬塊左右的車,然後這台差不多符合預算啦,其實現在的社會,其實一開始新鮮人第一份工作,滿多尤其是男性的朋友,他們其實都要求要有駕照,第一個當然我就覺得就是說,他出入行動會比較方便,再來就是他以後如果要打工,或找工作會是比較方便這樣子。」車行老闆vs.家長:「四萬塊,那就是等一下我們交車的時候,我們再把尾款給你,好那我幫你寫個契約。」已經顧慮孩子的未來就業便利性,家長想法開明,掏錢掏得乾脆,其實當前動輒八九萬的機車市價,並沒有讓顧客望之卻步。車行老闆阿松:「那當然如果說可能預算沒那麼多,就是買平價的代步通用,然後如果年輕人比較喜歡,外表酷炫的功能比較多的,就會買單價稍微高一點的,但是因為它現在有,一些分期的優惠措施,它就是可能用分期的,來慢慢繳這樣子,可能平均就(交車)三五台,然後六七台這樣子。」小店面月均交車五輛,聽來不多,但是數據放大到全台灣,政府統計,光是今年前兩個月,掛牌上路的機車數1466.2萬輛,就比2024年又多了六千多輛,使得國內目前平均每一百人,就擁有63輛機車。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公共關係組副主任楊大寬:「我們現在是屬於亞熱帶氣候,氣候非常的溫和,所以非常適合機車的發展,第二個就是都市計畫,它是屬於工商混合,所以15分鐘內或是10分鐘內,只要騎機車的話,就可以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第三個就是,主流文化跟次文化仍然以擁車,不管是汽車還是機車為一種,比較時尚的價值觀。」路上機車多如牛毛,騎車代步,仍然是雙北民眾的優先選項之一,那怕捷運站其實就在一旁。家長莊小姐:「是像我自己就是五十歲左右的人,或者是我的父母親七十幾歲,其實我們一半一半,大部分他們是會坐大眾交通工具,那因為他們有的是時間,對年輕人而言,我覺得他們正開始賺錢,可是他們可能時間的因素,或者是需要達到某種要求,他們需要去比較多地方,所以大眾捷運也許對他們來講,沒有那麼便利。」台灣「機車王國」之稱,為何不負盛名,除了購車門檻遠比汽車友善,大眾運輸便利性有限仍是一大原因,包括沒有捷運路網的縣市依然是多數,而網路名人Cheap,矛頭更指向建設規劃,比起香港新加坡等鄰近國家慢了一大截,卻還對機車設下重重限制。交通部公共運輸監理司副司長胡廸琦:「公共運輸的使用率,其實在我們推計畫改善環境之後,確實是有一些上升,到最高的時候是到18.1,中間因為碰到疫情,所以市佔率後來有下降,到最近一期是在111年是14.3,其實像我們現在,持續在推公共運輸(措施),TPASS啦還有像一些優惠,那以我們最近來看的話,其實私人運具的使用量是有在下降的,2050淨零碳排的一個策略,運具電動化大概也是一個既定的政策,那我們也會鼓勵用一些,共享運具的方式來推動。」基於交通流量和環境保護,管理單位也只能持續鼓勵多多運用大眾運輸,不過從道安角度來看,機車多事故就多的刻板印象,問題在於制度面。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公共關係組副主任楊大寬:「你把台灣的整個標準,如果放到…引進日本,或歐洲的考照模式的話,可能能開車或能騎車的人,大概會至少減少三分之一,因為有問題的都是操控交通運具的人。」家長莊小姐:「那這種事情你跟他怎麼阻止,我遇過很多人其實偷偷騎,那不是更糟嗎?還不如光明正大讓他有牌照,然後教他一些交通安全的守則。」「騎」景不是一天造成,與其說台灣人酷愛機車,不如探討為何現象形成已久,卻沒有任何外力能夠改變多數人選擇。


標題:「騎」景不是一天造成! 台灣每百人均擁63輛機車數字再創高!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