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款剩3成嚇退買家 高雄Q1僅2戶成屋豪宅交易

▲Q1房市買氣急凍,高雄總價4000萬元以上成屋豪宅買氣大消風。(圖/記者張雅雲攝)

記者張雅雲/高雄報導

Q1房市買氣急凍,高雄總價4000萬元以上成屋豪宅買氣大消風。根據實價登錄顯示,去年上半年受台積效應影響,高資產族群主要鎖定亞灣豪宅入手,沒想到去年下半年Q4碰上第七波管制,豪宅只能貸款3成,使得今年Q1僅剩2戶成交。

根據實價登錄統計,高雄4000萬元以上、5年內新成屋豪宅交易筆數,2023年有41筆,2024年成交量再攀升,高達61筆,其中以亞洲新灣區最為亮眼,全年共締造36筆交易。不過,自從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後,僅10件成交,佔全年總交易量16%。

今年Q1買氣仍不樂觀,5年內成屋豪宅僅2筆成交,2戶均為「國城定潮」,坪數皆破百坪,總價最高達1.1億元。

高雄不動產建築開發商業同業公會榮譽理事長陸炤廷分析,「金龍海嘯」後高價住宅貸款成數從上限4成降至3成,成屋豪宅又需立刻準備7成自備款,以1億元豪宅為例,需自備7000萬元,加上前陣子台股出現史詩級崩盤,不少高資產族群重傷,現階段豪宅客出手相對保守,買氣冷淡也不意外。

陸炤廷說:「高雄大坪數豪宅多鎖定美術館、亞灣推案,因此豪宅購屋熱區也以這2區為主。」

年份 4000萬以上成交量(件) 成交量最大區域
2023 41 亞灣
2024 61 亞灣
2025 Q1 2 亞灣

▲高雄近年屋齡5年內、4000萬以上成屋豪宅買氣。(ETtoday製表)

國城建設副總經理洪嘉聰表示,「國城定潮」購屋族群中不乏來自海外的企業主、自營商,對住宅的設計尺度與環境要求極高,在深入比較台灣多處高端住宅後,認為亞灣區港灣地段具有不可取代性,也認同產品本身的稀有性與長期增值空間。

台灣房屋亞洲新灣區特許加盟店店東劉沛緹分析,這一波豪宅交易熱區之所以集中在亞灣區,關鍵在於區域具有難以複製的港灣景觀資源與國際產業聚落優勢。

劉沛緹說:「亞灣區坐擁高雄港第一排海景,視野遼闊、景觀稀缺,加上近年高雄市政府積極招商,成功吸引輝達、鴻海、超微等百家科技大廠進駐,亞洲金融資產管理中心也選擇設址於此,帶動就業機會與資金活水同步湧入,也進一步推升高資產族群的置產需求。」


標題:貸款剩3成嚇退買家 高雄Q1僅2戶成屋豪宅交易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