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人類工藝史上的奇跡,江詩丹頓2025年最重磅新品來襲!

1755 年江詩丹頓在日內瓦創立以來就始終是最頂尖的,最敢做出復雜突破的品牌,甚至沒有之一。從 18 世紀末首款配備日歷顯示的復雜功能腕表,到 1929 年爲埃及國王弗阿德一世打造的集成 13 項復雜功能的懷表,始終都是制表行業中最敢創新的品牌。最近幾年中似乎每一年江詩丹頓的閣樓工匠系列都會做出一些讓人合不攏嘴的超級“恐怖”的復雜之作,從 2020 年的超卓復雜天文報時-樂之頌,到 2021 年的渾天儀式陀飛輪萬年歷 “天象儀” 腕表,再到去年推出的凝結了 63 項復雜功能的 The Berkley 超卓復雜功能懷表……在這條沒有任何品牌敢挑战的超復雜制表領域中越走越遠。

那 2025 年,也恰逢江詩丹頓創立的 270 周年,所創造的全新閣樓工匠Solaria超卓復雜功能腕表更是強得可怕。要怎么形容這個“可怕程度”呢?這是目前爲止最爲復雜的腕表,全表有着 13 項專利申請和 1521 個零件,但厚度卻僅僅只有14.99毫米,包含了 41 項制表復雜功能,光是 1 項創新西敏寺三問報時功能就獨佔 7 項專利申請。除此之外,復雜功能之中還匯集了 5 項罕見天文復雜功能,甚至還融合了全球首創的超級功能。到底如何驚豔復雜就讓我們一起仔細探索一下,這個屬於江詩丹頓的微型宇宙。

全新閣樓工匠Solaria超卓復雜功能腕表

– LA PREMIÈRE究竟有多“恐怖”? !

展開全文

在 20 年前江詩丹頓迎來 250 周年之際,推出了一款直徑 47 毫米,厚度 17.8 毫米,融合了 16 項復雜功能的 Tour de l’Ile 腕表。腕表中包含了三問報時、萬年歷、天文顯示器、陀飛輪等復雜功能,在當年可是直接成爲了世界上最復雜腕表,即使是放在二十年後的今天,這款表的復雜程度依舊是榜上有名。

整整二十年後,江詩丹頓又帶着閣樓工匠Solaria超卓復雜功能腕表出現在我們面前,再度挑战“世界上最復雜腕表”這一奇跡。對比前後二十年,功能上從 16 項變成 41 項的基礎上,不僅將盤面尺寸縮小至更方便佩戴的 45 毫米,更是將厚度從 17.8 毫米壓縮到了 14.99 毫米。僅僅這兩款表就足夠說明江詩丹頓在 21 世紀爲制表行業所提升的高度和極限。

下面直接給大家一些震撼,我直接把Solaria超卓復雜功能腕表用一圖片的形式將所涵蓋的41項功能一一列舉了出來,不如一起來先來感嘆一番!

對機械極限的探索

18K白金材質的表殼與18K白金材質的時標相互呼應,雙面表盤的設計使得高達41項功能可以不擁擠雜亂的被擺放在盤面之間,使得在信息的讀取上能夠更加清晰明確,同時也是對江詩丹頓在歷史中誕生的天文表款的致敬與傳承。品牌摒棄傳統裝飾元素,交錯相織的黑白和深淺不一的灰色調打造出多種裝飾——旭日紋、噴砂處理和圓形緞面拋光處理,與鍍銠和緞面拋光白金時標相得益彰,正反表盤之間的是整個江詩丹頓270年來最完美的詮釋和腕表機械宇宙的凝結。

內部搭載的由1521個零件組成的品牌全新自制的3655手動上鏈機械機芯,直徑僅36毫米,厚度僅10.96毫米,振頻爲21,600次/時(3赫茲),配備有204顆寶石,不僅經過日內瓦認證,在涵蓋41項功能的同時還保證了具備有72小時的動力儲備能力。

能在如此輕薄的尺寸中融合41項功能,並加入1521個零件還是得益於江詩丹頓在微型機械和創新設計方面達到了極高的境界。整個機芯採用雙層連接結構,還研發出了十分精妙的、已申請專利的“即插即用”式模塊系統,不僅能夠實現快速精確組裝,還能精准對位。即使在檢修的過程中也可以拆卸包含表盤和指針在內的整個附加模塊,以便直接檢修基礎機芯。

更誇張之處在於如此緊密復雜的3655機芯之中,機芯的打磨與裝飾到了極致,零件飾以九種潤飾:斜角打磨、 “幹噪波”裝飾、環形紋、粒紋、鏡面拋光、啞光拋光、噴砂、緞面拋光、旭日紋磨砂。三問報時音錘採用鏡面拋光;板橋經過倒角和拋光處理,並飾以啞光、緞面或“幹燥波”裝飾;寶石鑿孔經過倒角處理,齒輪飾以環形紋;主板點綴圓形粒紋,發條盒棘輪則飾以旭日紋。

時間基准的多重維度

要想讀懂這款Solaria超卓復雜功能腕表首先需要知道的是,這只腕表中包含了不止一種時間體系:民用時、太陽時和恆星時三個時間體系以獨立的輪系在這一只腕表上共存且互不幹擾地運轉着。正面的中央指針指示着24小時制民用時,也就是我們最經常使用的以國際原子時爲基礎的世界通用時間。

其次是位於腕表背側的恆星時顯示,通過藍寶石水晶底蓋外緣的分鐘刻度和下方旋轉圓盤顯示小時,所顯示的是地球相對恆星的自轉時間(23小時56分4秒),在天文觀測領域意義非凡。

最後,讓我們再把視角轉回至表盤正面的6點位計時盤,這裏放置着用回歸輪系指示的太陽時(即回歸時)的變化。太陽時與民用時的周期性具有較大差異,每年中僅在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個時間點才會完全重合。三重時間體系的融合下,腕表本身也不再是簡單時計工具,而成爲了對於時間主觀性與客觀性、线性與非线性等帶有哲學性的思考指南。

除了上述的三重時間體系的顯示之外,兩地時、世界時、萬年歷、月相顯示、動儲顯示、追針計時功能等在目前市面上的腕表中較爲常見的功能同樣在表盤上有所呈現,此處就不做過多說明了。

源於太陽系的靈感和對宇宙的濃縮投影

在上述列舉出的全部功能中,有關天文顯示的功能佔比巨大, 14 項天文功能中,更是有包含 1 項全球首創技術在內的 5 項罕見且從未在同一只表中聚首的天文復雜功能。之所以加入如此多的天文功能也是因爲這款表的創作靈感就是源於人類對於太陽系運行規律長久以來的無限探索,所以制表師用機械裝置將太陽、地球與恆星的相對運動等規律均融合在了這個45毫米的方寸之間。

太陽高度、太陽中天時刻、太陽赤緯三大復雜功能共同呈現在表盤正面6點位的計時盤中,而太陽位置顯示則在表盤外緣得以顯示,這四項復雜功能均與太陽的視運動軌跡相關聯。不僅可以追蹤太陽的位置,還可以顯示出日出日落時間、晝長,更是可以顯示太陽相對地平线的高度,以及太陽抵達其空中運行軌跡最高點的時刻。表盤正面的9點位計時盤中呈現出包含月齡指示在內的122年內無需調校的天文月相功能,此外月相顯示中還具備每月各發生兩次的大潮小潮的潮汐指示。

此外,全球首創的天體時間追蹤功能被放置於表背,與追針計時功能相結合,融匯追針計時功能和星空圖,讓觀測者能夠計算特定星座或恆星出現在視野中心的時間。

聲學藝術的微型劇場

在文章开始已經爲大家介紹了這塊有着13項專利申請的腕表中,一項創新西敏寺三問報時功能就獨佔 7 項專利申請。通過四個音簧與四個音錘的組合,音簧被固定於表殼中層,擴大音量的同時,還能防止音簧在佩戴過程中相互碰撞;音錘的質量增強,設計上也更加緊湊,其中三個音錘還額外添加了18K金,以增強敲擊時的動能傳遞,並盡可能減少音錘的回彈。整個報時機制更獨特的一點在於佩戴者可以在“僅按需報時”或傳統的“小時、刻鐘和分鐘報時”間隨意選擇切換。

結語:可能有的表友會覺得江詩丹頓這次帶來的產品並沒有去年那么“重磅”,畢竟去年的閣樓工匠The Berkley超卓復雜懷表可是融匯了63項復雜功能。但要知道那可是塊十分有厚度的懷表,不僅有着98毫米的表徑,還有50.55毫米的厚度。如此對比下來,此次可以戴在手腕上的,融合了41項功能,卻僅有14.99毫米厚度的腕表就簡直是一種奇跡,說是“人類工藝史上的奇跡”真的一點都不爲過。如今每年江詩丹頓帶來的閣樓工匠系列新品已經成爲了日內瓦表展上最令人期待的重頭戲,看完今年全新閣樓工匠Solaria超卓復雜功能腕表 – LA PREMIÈRE還在意猶未盡的同時,也开始“燥候”明年的新品了!

喜歡就分享一下吧


標題:堪稱人類工藝史上的奇跡,江詩丹頓2025年最重磅新品來襲!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