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幣對美元創下近40年來單日最大升幅。(圖/記者陳俊宏攝)
記者張靖榕/綜合報導
台幣2日創下近40年來最大單日升幅,彭博歸因於經濟數據轉佳、美中關係改善與美股財報強勁有關,但《金融時報》旗下財經專欄Alphaville卻認為此種說法有些「異想天開」,真正的原因可能與台灣壽險業的美元避險壓力有關。
《金融時報》指出,台灣壽險業擁有高達1.7兆美元的海外資產,大多為美國債券,使台灣成為區域金融超級強權;然而,在這看似雄厚的實力背後,卻隱藏著嚴重的貨幣風險結構問題。壽險公司長期持有美元計價資產,卻未對沖或只做有限對沖,造成與台幣計價負債間的「貨幣錯配」(mismatch)風險。
Alphaville曾於今年1月撰文指出,台灣這類美元曝險敞口規模遠超日本,更為脆弱。受限於台灣金融帳封閉等複雜因素,壽險公司除了從中央銀行大量借款之外,將無從化解風險,因此整個償付能力事實上仰賴「央行能抑制台幣升值」這一假設。
專欄推測,台幣此次急升,可能是壽險公司終於緊急進行美元避險操作所致。這波壓力也蔓延至韓國,由於美元避險成本飆升,部分壽險業者甚至可能轉向韓元等其他亞洲貨幣進行避險,使韓元也同步出現跳升。
理論上,各國央行可透過擴大資產購買、幹預匯市來因應升值壓力;但對台灣央行而言,現階段操作空間受限。報導指出,台灣若刻意壓低匯率,恐引發美國指控操縱匯率,而當前台灣在安全防衛上又高度依賴華府,政府不願在美方重啟貿易戰之際冒犯美國。
標題:台幣狂升! 金融時報揭「關鍵原因」:央行操作空間恐受限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