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宿魅力無限!政府與其禁止不如規畫專區?

分享本文


車宿蔚為風潮,也引發若干亂象,玩家表示,「不落地、不生火、不留垃圾」是車宿族3大守則,但難保每個人都會遵守,遊樂區、風景區等管理單位可規畫專區,明訂使用規範、安全自負,亦可酌收費用,同時不影響住宿客的停車權益,達到三方共好。

車宿玩家只要在車上騰出空間就能睡覺,在國內住宿房價高漲的情況下成為壓低旅行成本的方式,尤其知名景點周邊,房價更貴且一房難求,不如睡在車上;更重要的是,在沒有汙染的大自然中仰望滿天星斗,那種美景與體驗可不是住在都市或睡在旅館所能相比。





Outdoor網紅「憂娘駕駛」分享,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的停車場曾禁止車宿,直至2022年1月取消此規定,他認為大家都有付門票和停車費,應該一視同仁。圖/憂娘駕駛提供
Outdoor網紅「憂娘駕駛」分享,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的停車場曾禁止車宿,直至2022年1月取消此規定,他認為大家都有付門票和停車費,應該一視同仁。圖/憂娘駕駛提供

國內車宿客大幅增加,相關產業也隨之發展,許多大車廠如福斯、賓士等紛紛投入露營車,玩家數量增加帶動周邊產業,也讓車友「愈玩愈鑽精」。從新手入門到資深老鳥,花費從萬元以內到數十萬元,愛好者甚至願意投入超過百萬。

玩家孫先生說,簡單的到露營區過夜,不需要專業的器材,準備好一點的睡袋、簡易烹煮設備等,花費不會超過萬元;開到不為人知的深山老林,沒有水電又打算待上好幾天,野營用電池或發電機、蓄水箱等設備就是必需品,以野營用電池為例,一顆就要3、4萬元。至於深度發燒友,「就不是錢的問題」,1輛專業露營車動輒上百萬元。

「走進自然,就要自負風險」,孫先生認為,玩家本就該做好功課,該攜帶的裝備、要注意的風險等等,政府不宜禁止;況且真的禁了,政府有那麼多人力執行禁令?還不如保持現狀,依靠玩家的自律,以及和管理單位之間的默契,維持相對平衡。

露營風盛行,不少人把車子改裝成可以車宿的空間。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露營風盛行,不少人把車子改裝成可以車宿的空間。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營火部落頻道主達哥說,汽車過夜旅行存在已久,歐美、大陸與日本行之有年,台灣以前也有一些小眾玩家,疫情開始後大家紛紛往大自然跑,考量法規難以精確定義車宿、車露等行為,以及執法所需人力,全面禁止恐不適合,讓車宿產業化、規範化在實務上更可行,比如效法國外,在景區規畫汽車露營園區,或者收費停車場。

達哥指出,車泊發展較久的美國、大陸、日本等,其實也沒有統一法規,若真要訂強硬法規,為了定義模糊地帶,可能會訂定某些不倫不類的規定,美國一些城市為了禁止流浪漢車宿,規定「在車上趴著算休息,躺著算睡覺」,駕駛累了也只能趴在方向盤上,不能調降座椅躺平,禁止少數行為,反而對多數人造成更大的不便。

Outdoor網紅「憂娘駕駛」說,阿里山國家風景區過去因為民宿業者、遊客反映沒車位停車,曾禁止車宿,2022年1月取消規定,可以合法過夜。特別的是,即使停滿車,管理單位也不會驅趕車宿遊客,「因為大家都有付門票和停車費,應該一視同仁」。

憂娘駕駛建議,遊樂區、風景區等管理單位可規畫專區,國內已有不少嘗試推動的案例。例如,退輔會轄管的福壽山農場與武陵農場,均有車宿專區,免費開放的台中后里環保公園、嘉義大埔湖濱公園,車友也以在地消費回饋。

車宿、車露近年蔚為風潮,成為不少人戶外活動首選,愛好者願意砸大錢配置理想的旅行夥伴。圖/報系資料照片
車宿、車露近年蔚為風潮,成為不少人戶外活動首選,愛好者願意砸大錢配置理想的旅行夥伴。圖/報系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