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建“遙遠的哭聲”


當歌曲和傳說已經緘默,它依然還在訴說。


10月3日以來,山西連日強降雨,累計最大降雨量達到285.2毫米。而在往年的10月份,山西僅有20-40毫米的降雨。

“中國古建築寶庫”山西正在面臨強降雨帶來的考驗。平遙古城因連日降雨,已有部分城牆出現倒塌的情況。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晉祠、天龍山石窟、千佛洞石窟等古建築和古文物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導演賈樟柯呼籲關注洪災中的古建築,“村村有古廟,處處有古建。”各地省級博物館亦爭相在網際網路上接力“守護風雨中的山西古建。”

01

地上文物看山西

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

三千年歷史看陝西,五千年曆史看山西。

這些描述皆能看出山西對於中國歷史的重要性。


從數量上看,

山西地上文物數量多,

難以儲存的古建築數量居全國之首。

根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結果,

山西省內共有不可移動文物53875處,

其中古建築就有28027處。

自1961年來,

共有5000餘處文物

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下簡稱“國保”)

山西有531處,其中古建築422處。

從時間上看,

山西古建築歷史久遠。

1937年盧溝橋事變前夕,

樑思成林徽因一行五人從北平出發

乘火車轉汽車換毛驢,

歷經兩日抵達山西五臺山豆村。

在這裡,

他們發現了木構古建築——佛光寺,

它始建於北魏,重修於唐代,

這也是最早被發現的唐朝時期古建築。

在中國,有3處唐朝時期古建築。

分別是南禪寺、佛光寺、廣仁王廟。

它們全部坐落於山西。

延伸閱讀  五蓮:山嶽風情綠道串起鄉村旅遊鏈

除此之外,山西還有

儲存完整的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

大同城牆、晉陽古城遺址、雲岡石窟、應縣木塔……

02

歷史的見證

“建築是世界的年鑑,當歌曲和傳說已經緘默,它依然還在訴說。”

那麼,山西古建便是中國的年鑑。

由於數量眾多、儲存完好、歷史久遠等因素,

山西古建被認為頗具歷史研究價值。

在早期,受限於建築技術,

中國古建築多為木質結構。

榫卯相接,全建築無一顆釘子。

這一方面體現了古代匠人高超的營造技藝,

另一方面,也使得古建儲存難上加難。

歷經風雨,能夠完整保留下的古建數量屈指可數。

中國古建千千萬,為何山西古建得以最大程度保留?

首先,

山西四面環山抱水,

汾河由北向南貫穿全境。

山西內部,地形地貌複雜多樣,交通不便。

相對閉塞的地理位置造成人員往來減少,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古建被破壞的風險。

其次,

古代山西是富庶之地,

晉商輝煌時期,

建造了許多寶塔、寺廟等大型建築。

應縣木塔、永樂宮、廣勝寺都曾是晉商富有的象徵。

此外,山西自古較乾旱少雨水,

利於古建築的儲存。

不過,黃土高原土質乾燥。

一旦遭遇較大的降雨,

容易導致滑坡、泥石流等現象,

延伸閱讀  龍巖地質公園:歲月多流彩,十里不同天

進而造成城牆坍塌。

這也是此次山西多數古建受災的原因之一。

2014年,湖南鳳凰古城部分縣級保護文物因洪災造破壞。

2016年,河北暴雨導致40多處國保文物單位的損失。

這些都曾是暴雨洪災帶給我們的警示。

03

古建保護需要更多人的參與

近年來,

訪古建、刷國保成為流行趨勢。

年輕人將國保古建作為打卡勝地。

然而,

對於文物保護工作者來說,

如何幫助山西古建在風雨侵蝕下度過日夜,

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多年來,

一系列的國保、省保級古建築得到修繕和保護。

2021年國家文物保護資金總預算金額是63.3億元。

實際上,

2019年,山西省文物各類支出就有21.85億元。

2020年,山西省級文物保護專項補助資金為16745萬元。

此外,

2017年,山西推出低等級文物“認養”政策。

“文明守望”工程吸引社會資金3億多元。

主要將資金用於修繕散落鄉村的古建築群。

然而,在“認養”過程中仍有阻力。

由於文物修復具有一定專業性,

企業認養後不知如何修復或亂修復的問題突出。

此外,儘管公眾對於文物保護的意識有所提高。

但專注文物保護的公益機構仍在少數。

包括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

山西開元文物保護基金會在內的機構

更多是承擔平臺連結的功能:

延伸閱讀  山東一座寺廟,形成三進式院落,是岱陽唯一的四方叢林

針對文物保護事業的需求,

對接相應的機構和企業。

一些公益機構的工作人員表示,

儘管政府層面投入巨大,但對於龐大的古建築群來說,

仍是杯水車薪。

基層文保工作人員短缺,

大量散落的古村落無專人看護。

由於知名度較低,

市縣一級的文保單位缺乏資金和公眾關注。

而在公眾意識方面,

多數人認為,文物保護僅是文物部門的責任。

相關的公益專案公眾參與度低。

Tips:

1、 如果你要探訪古建,請做好攻略、查好資料,不走馬觀花。讓每次打卡都有意義。

2、 如果你熱心公益事業,不妨多關注文物保護相關的公益專案。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蟲創意

圖片編輯:張旭

值班編輯:邱宇

《中國慈善家》2021年第5期

2021年10月10日上市


Posted

in

by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