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親密無間,他想要保持距離。戀愛模式不一致如何破?


嗨大家好,又見面啦!我是運營部的六一。

前不久和朋友聊天,談到彼此在關係中的表現,發現我們完全相反。她在關係裡特別不會依賴他人,求助或袒露脆弱,都會讓她感到不舒服,所以大多時候她都是獨自承受。

她的“無法依賴他人”導致她同樣希望別人不要依賴她。當對方過於依賴時,她會感到被束縛,甚至非常抗拒。

而我恰恰相反,過分依賴他人,密切的聯絡會讓我有安全感。所以我們曾因依賴這件事鬧過不少矛盾。我的“過度依賴”讓她覺得這段關係非常有壓力,而她的“依賴無能”讓我覺得自己不被愛和沒有存在感。

其實,很多人在親密關係裡也會發生這樣的矛盾。為什麼有人會“依賴無能”?有人反而會“過度依賴”?我們該如何把握依賴的程度?一起走進KY從【心理百科小程式】中精選的這四篇文章吧。

01

“雖然孤獨,但向別人求助更讓我不舒服”

為什麼我就是學不會依賴他人?

“ 向他人求助對你來說異常艱難”、“在太過親密的關係中你會感到不適”、“示弱或是暴露自己的脆弱會讓你感到不舒服”,如果你有以上狀態,說明你很有可能是一名“依賴無能者”。

依賴無能者在行為上會表現得儘可能地迴避對他人的需要。如果不得不依靠別人或者尋求外界的幫助,他們會感受到強烈的羞恥和尷尬,甚至還會因此厭惡自己。這種依賴也包括情感上的,比如在自己非常難過、孤單的時候,也不願意告訴身邊的人,不願意向他人尋求慰藉與關懷。

比起依賴別人,他們相對更能接受被別人依賴,但最好是互不依賴。就像我的朋友,當別人過於依賴時,她也會感到不舒服。這導致了他們很難與他人建立深刻的聯結和長久的關係。

那麼無法依賴他人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我們該如何學會依賴,從而與他人建立真實的聯結呢?下面這篇文章,一定會給你帶來一些幫助。

延伸閱讀  戀愛四年,提還錢卻被拉黑,才明白有些人喜歡你,其實是別有所圖

02

渴望親密無間,卻表現得毫不在乎

你可能是一名“假性疏離者”

我們曾在後臺看到過這樣的一條粉絲留言:

“我特別渴望能和一個人達到親密無間的狀態,能完全地依賴這個人,Ta也能完全依賴我。但在行為上,我又總是將可能的物件推開,並且表現出毫不在意的樣子。別人眼裡的我看起來似乎一直是疏離又難以接近的,我也不敢輕易表現出自己對他人痴迷的一面,我到底該怎麼辦?”

像這位粉絲一樣,“看起來很疏離,骨子裡卻抑制著自己痴迷傾向”的人並不少見。我們把他們稱為“假性疏離者”。這種狀態和小時候形成的依戀模式有關,假性疏離的核心其實是痴迷,表現出的疏離更像是他們的一種“策略”。

那麼,為什麼這些內在痴迷的人,表面上卻要假裝疏離呢?作為一個“假性疏離者”,我們又該如何調整?和KY一起來看看~

03

“沒有你我就活不下去了”

過度依賴也會對親密關係造成傷害

前面提到朋友屬於“依賴無能”這種關係模式,而我則正相反,會過度依賴他人。

人們常常會用“作”來形容過度依賴者的很多行為。比如常常顯得無助,像個孩子一樣需要別人的關注和呵護,誇大自己的脆弱,因為他們非常在乎別人對他們的關心。(說的就是我了)

他們在關係中甚至會使用“顯得無助脆弱”等手段佈下“關係陷阱”,讓對方按照自己的意願行動。過度依賴在本質上其實是一種逃避責任的表現。潛臺詞彷彿在說:我們關係好不好全看你了——就彷彿他們之間情感連結的保持,全都取決於對方的行動和選擇。

延伸閱讀  世道險惡,人心不古,做人不要太善良,凡事留個心眼

如果你覺得自己可能是過度依賴者,或與過度依賴者處在一段關係中,下面這些建議可以幫助你們調整目前的狀態,一起來看看吧~

04

學會適度依賴

才能使我們建立健康的親密關係

在《關係:適度依賴讓我們走得更近》一書中,作者提到,一定程度的依賴他人、以及允許他人依賴自己,是健康的關係中不可或缺的。

一般來說,能夠做到適度依賴的人,在依戀型別上往往是安全型的,他們平靜而自信,認為他人可以信賴;他們的關係劇本是相信“有人會在我身邊”,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會得到照顧的。

雖然大多數的人可能都處於過度依賴或過度疏離的關係模型中,但適度依賴是可以後天習得的。

那麼,怎樣才算是適度依賴?我們該如何識別和改變,建立適度依賴的關係呢?下面這篇精選文章,會告訴你答案!


KnowYourself心理百科小程式

KnowYourself心理百科小程式將使用者關心的眾多心理議題,按主題歸類,主題涉及自我、親密關係、家庭、性、人際、生活等13大類,方便使用者檢索符合自身需要的心理專業內容。

此外,心理百科小程式還提供各類心理自助工具,例如心理測評、每日練習、冥想等,可以幫助使用者在查閱心理知識之餘,便捷地使用數字化工具進一步解決自身問題。


Posted

in

by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