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婆媳關係要屬其中最難唸的一部分了。老人與小兩口分開住還好,平時接觸得少矛盾也少很多,但如果公公婆婆和兒子兒媳住在一起,抬頭不見低頭見,難免有些磕磕碰碰。
婆婆與媳婦之間有些小矛盾很正常,但有了娃之後一定要避免說這些話,太傷感情,對孩子影響也不好。
我和老公結婚後就單獨住,只有節假日才會回婆婆家,因為見面少完全不用擔心婆媳關係,前段時間聽朋友抱怨說婆婆難相處,很能理解她的心情。
朋友生完寶寶、坐完月子後就去上班了,丈夫將婆婆接過來幫她帶孩子,一開始覺得挺輕鬆什麼都不用幹,全都是婆婆一手操辦,但後來聽到婆婆一番話很崩潰。
“你媽媽就顧著自己,天天不在家陪你,一點都不愛你,還是爸爸和奶奶更愛你”。
下班回家的朋友無意中聽見婆婆和孩子這麼說,又委屈又生氣,當媽的能害自己的孩子嗎?掙錢就是不愛了嗎?萬一孩子聽進心裡不與自己親近還怎麼辦!
事後她和婆婆說了這件事,但婆婆很不在意,當時說以後會注意,但之後還是該怎麼樣還怎麼樣。
其實,婆媳之間沒有什麼深仇大恨,更多的是言語上的摩擦與生活中的一些小矛盾,注意多溝通、相互體諒,就可以減少很多爭吵。
兒媳與婆婆各有各的看法,兩個人都不甘願退後一步,最後小矛盾激發大矛盾,孩子與丈夫往往陷入兩難。
兒媳與婆婆的角色不同,有不同的立場,對於婆婆來說,兒媳無意說的那些話容易惹老人家傷心呢?
▼ 兒媳角度:
當著婆婆的面批評、指揮丈夫
人到了什麼年齡在父母眼裡也都是孩子,女性當著婆婆的面批評丈夫,甚至詆譭丈夫,就算丈夫真的做錯了婆婆心裡也會覺得不舒服。
當老人看到兒媳指揮兒子幹活、批評兒子時就會很生氣。不但讓丈夫丟了面子,婆婆也會不滿意兒媳的態度,激發婆媳矛盾。
話裡話外嫌棄婆婆
“你年紀大了,不懂這個”、“你這樣做是不對的,我們要這樣做”、“既然你不會做飯,就不要亂幫忙”。
像這些很明顯的嫌棄婆婆的話千萬不要說,很容易引發爭吵。如果遇到什麼問題一定要好好說,即便婆婆做錯了,也要委婉地指出,不能一句話否認婆婆的付出。
總是將婆婆與自己媽媽比較
大家都不喜歡被比較,有比較就有好與壞之分,所以作為兒媳,一定不要將婆婆與自己媽媽比較。
婆婆與媽媽是兩個人,說話做事自然會有差別,如果兒媳總是將自己媽媽與婆婆作比較,被婆婆聽見了很容易引起誤會,讓婆婆覺得自己不如人家。
婆婆角度:
在兒子與兒媳之間,對於婆婆來說,自然是兒子最重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也會更加偏向兒子一些。
婆婆在平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即便做不到將兒媳當做女兒來疼愛,但也不要天天吵架。
別總對兒媳強調自己地位的話
有些婆婆為了突出自己的地位,總是對兒媳婦挑三揀四,即便兒媳婦每件事都做得很體貼,婆婆也能挑出毛病來。會讓兒媳覺得厭煩、委屈,時間久了婆媳關係會越來越惡劣。
強調兒媳要多付出
為了自己兒子好,婆婆總是強調兒媳要多付出、要體諒兒子掙錢養家的不易,說得多了就會讓兒媳覺得不平衡。
自己兒子工作辛苦需要關心,難道自己就很容易了?所以,婆婆在心疼兒子的同時,也不妨多關心一下兒媳,婆婆對兒媳好,兒媳會更加體諒丈夫。
挑撥夫妻關係的話
夫妻感情的處理就留給小兩口,婆婆不要動不動就對兒子說兒媳的壞話,尤其是挑撥人家感情的話。反之,夫妻之間出現矛盾,婆婆還應該在中間調和,不偏不倚才能讓這個家更加幸福美滿。
婆媳關係如何處理向來是難題,除了婆婆與兒媳兩個人要注意說話的方式方法外,作為兒子、作為丈夫也要有所作為,不能撒手不管,要從中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