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合會(以下簡稱“乘聯會”)在公佈9月汽車產銷資料時表示,據測算電動汽車充電用電量僅佔總用電量的0.13%,不會造成社會電力緊張。
乘聯會表示,近日的各地電力供應緊張成為社會新聞焦點,有擔心電動車銷量高速增長使電力供給持續承壓甚至出現供給不足的假設情境,但目前的電動車用電環節對全國電力系統應該是沒有明顯影響的。在多方深度報道中重點提及的能源結構格局變化,雖然表明了短期內能源轉型的壓力,卻也彰顯了中國發展綠色能源、中長期堅定實現碳中和的決心和毅力。未來隨著電動汽車電池的電力儲存和調節電網峰谷等功能的突顯,電動車為社會的綠色發展會有更大的貢獻。
國家能源局釋出8月全社會用電量等資料顯示,8月全社會用電量達到7607億kWh,同比增長3.6%,兩年平均增長6.0%。2021年8月全國充電總電量約9.89億kWh,比上月增加0.16億kWh,同比增長34.3%,環比增長1.7%。按照兩者測算的電動汽車用電量僅佔總用電量的0.13%,也就是千分之一的用電量,不會造成社會電力的緊張。
乘聯會指出,考慮到部分使用者是家用慢充,其總量也不高,因為家充一般是私人用車,因此充電的規模不大,即使是450萬輛車常用,其月度行程1000公里,估計單車月度用電103度,這規模也就是5億度電。目前大部分家用電動車使用者很難每月跑1000公里,而微型電動車使用者可能也就每天平均10多公里,因此私人普及電動車的更大價值是推進分散式儲能單元的推廣,實現反哺電網的作用。
崔東樹解釋說,“電動車可以較好地利用電網的波谷用電。在谷峰時段慢充,有利於調節電網使用結構,每一個電動車都是一個微型儲能單元,能夠有力緩解電網壓力。”
乘聯會資料顯示,2021年9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58.2萬輛,相對2014年9月的157萬基本持平,而相較2017年9月的峰值下降27.9%,9月零售資料偏弱。在新能源車方面,9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35.5萬輛,環比增長14.7%,同比增長184.4%。9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33.4萬輛,同比增長202.1%,環比增33.2%。9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21.1%,1-9月滲透率12.6%,較2020年5.8%的滲透率提升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