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難見真情,日久見人心。
年過五十之後,遠離這三種人,不管你是誰,也不管對方是誰,儘早遠離,才能讓自己少一些堵心,多一份舒心。
01
見不得別人好,巴不得別人慘的人。
生活中、職場上,總有些人,即便此前素不相識,卻在相遇的第一天起,就把我們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處之而後快。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無所不用。
孫臏和龐涓分別是齊國人和魏國人,拜師路上偶遇,並結為兄弟,同拜師鬼谷子學習兵法,龐涓發現孫臏比自己的才華高,便設計謀害孫臏,使得孫臏膝蓋骨被挖掉,並想致他於死地。索性,孫臏察覺,以“裝瘋”忍辱負重,並被救出。後來,孫臏在馬嶺道用兵,龐涓中計,拔劍自刎。
那些“天生”就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的人,根源在於心胸狹隘,心術不正,心思陰險狠毒。他們交朋結友的最終目的只是一個,為自己當“鋪路石”。
但凡有一點點警覺的人,就會發現,如果一個自稱為朋友的人,從來都不會為你的進步、你的成功而由衷地感到高興,也不會助你一臂之力,卻總在以“朋友的道義”綁架你,要求你為他的晉升做這個做那個,稍不如意就橫加指責,說翻臉就翻臉。
這樣的“朋友”,根本就不是朋友,早點斷絕往來才是為自己“減負”。
02
當面一套背後一套,興風作浪的人。
同事曉朗,在五十一歲“高齡”的時候,終於從科員晉升成為了領導幹部,大家都為他感到高興。
之所以能創造這個“奇蹟”,源自於他數十年如一日,堅持讀書、寫作,成為了單位裡無人可以替代的超級“筆桿子”。很多外部單位的人都常來請教,還有出高價請他代筆的。只是,曉朗為人很淳樸,能幫忙的,絕不收費。
才華橫溢、低調內斂,卻又不與人爭鬥的曉朗,是單位裡鶴立雞群般的存在。但多年以來,他的直屬上司,也是那個經常稱呼他為“兄弟”的人,年齡比曉朗還小几歲,卻一直都在“壓制”曉朗。
在領導面前,他極力把曉朗的工作成績攬到自己身上來,還不忘給曉朗貼上“恃才傲物、桀驁不馴”的標籤;在曉朗面前,則展示出自己惜才愛才和全力推薦的“光輝形象”,還時常表示,正是由於他的堅持,才為曉朗推掉了很多額外的工作,彷彿他就是曉朗最貼心的人。
隨著曉朗的晉升,很多同事都來祝賀他,並揭露了那個上司對曉朗的種種中傷。對此,曉朗都一笑了之。
活了大半輩子,哪些人是真朋友,哪些人是假好人,大家都心知肚明。看破不說破,不是遷就別人,而是尊重自己。
成年人的世界,再也不是漫無目的地對所有人都真心以待,而是很自然地做出了選擇:“誰對我好,我就對誰好。”
言語說得再好聽,都是表面上的客套,唯有落魄的時候,一直鼓勵陪伴,成功時,真心祝福的人,才是往後餘生要一起走下去的人。
做不到這一點的人,時間自然會把他們篩除出去。
03
唯利是圖,貪得無厭的人。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如君子交,如沐春風;如小人處,如臨深淵。只是君子可遇不可求,而小人卻無處不在。
這樣的人,親近你,是有利可圖,疏遠你,是已經“吃幹榨淨”。他們來的時候,笑意滿懷,一副比自己家的親人還要親近的樣子,去的時候,一臉的鄙夷和不屑,就彷彿自己踩到了西瓜皮,還要憤憤地唾棄不已。
年過五十,早已經閱人無數,對這種“利”字當頭的人,更是有天然的鑑別能力。
一旦有人無由來地找自己套近乎,從前連招呼都不打,現在開口閉口“哥哥姐姐”喊得親熱的人,又或者還找到藉口,誇到自己家裡孩子身上來,那不用說,對方就是想要“攀上關係”,你若甘之如飴,對方一定會找準時機讓你出手幫忙。到時候,你就“騎虎難下”了。
這種“算計”,如此穩、狠、準,為此,會“放長線”,以便“掉大魚”。這種充滿了利益交換的所謂友情,一舉一動,都極盡虛偽和做作。一旦當了真,很多時候,便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遠離這些唯利是圖、貪得無厭的小人,其實,是讓自己的心,獲得救贖,獲得安寧。賺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的錢,別妄圖異想天開,你的心腸不夠狠,你也的心機也不夠多,真的沒有必要,讓自己成為鋪路的石子。
04
結束語:
這一生,不要把太多的人請進自己的生命裡。
越是年紀增大,越是會認同這句話。
從前羨慕別人,總想要融入一個個自己仰慕不已的朋友圈,到後來,才發現,就算自己拼盡全力融入進去又如何?當一個人真正成為了他自己,只會覺得周圍的一切與自己毫無關係。
再也不會逼著自己向別人看齊,更不需要無關的人來打擾自己的生活。那些志不同道不合的人,更是無須讓他們闖入自己的世界,平添一段煩惱。
遠離這些帶來是是非非的爛人爛事,生活便是另一番歲月靜好的模樣。
作者:如風輕似雲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圖片源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