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魚捕獲銳減/學者:南邊暖水多 烏魚下不來

分享本文

[ad_1]

烏魚捕撈量確實與水溫有關,有南部漁民質疑海水升溫造成烏魚不願南下。 資料照片 記者遊振昇/攝影

南部質疑海水升溫造成烏魚不願南下,有海洋學者說,捕撈量確實與水溫有關,「南邊的暖水愈多,烏魚就下不來」,全球是主要因素,盼政府加密監測沿岸到近海環境,及早因應。水產試驗所表示,台灣沿岸發電廠排水影響較局部性,沿岸近海許多風電機組也尚無研究是否會影響到烏魚。

海洋大學海洋資源與環境變遷博士學位學程教授李明安說,捕撈烏魚在文獻上至少三百年歷史,早期福建漁民會到高雄紅毛港等西南沿岸,紮好魚寮等烏魚下來,因為烏魚在冬至前後,會隨著攝氏十九度到廿一度的海水往南方遊,如果夠強,把冷水往南帶下來,烏魚也會一起跟著冷水遊到台灣南部海域。

李明安指出,台灣海域表層水溫從一九二○年代逐漸增加,現在比過去十年增加約攝氏一度,平均攝氏廿五、廿六度,南邊較熱、北邊較冷,最近十年大概都屬於高溫期,南邊的暖水愈多,烏魚就下不來。

李明安說,雲林、彰化一代海域有一處水深約五十公尺的「雲彰隆起」,剛好是海流冷、暖水匯集處,如果東北季風夠強,讓冷水像舌頭形狀往南推,越過雲彰隆起,烏魚就會沿冷水下來,這幾年台灣水溫逐漸增溫,導致烏魚的捕獲區從南部一直北移到台中附近,像有一條界線,除非遇到反聖嬰年海水水溫降低,突破暖水層,烏魚才有機會洄遊到南部海域。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沿近海資源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張致銜說,大約廿年前起,台灣捕撈烏魚主要漁場從南部慢慢往北移到中、北部,前兩年南部野生烏魚捕獲量有回升,是因反聖嬰現象造成冬季海流稍變強、變冷一點。

張致銜也說,水試所為了協助漁民捕撈烏魚,廿年來長期監測沿海的水溫動態、海氣象資料及各地漁況,分析預測近期的烏魚群洄遊魚場動態,發布「烏魚漁海況速報」,讓抓捕烏魚的漁民做為參考,但烏魚洄遊路線主要受大環境的水溫、海流影響。


標題:烏魚捕獲銳減/學者:南邊暖水多 烏魚下不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爲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爲,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ad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