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水泥台積電怎蓋廠?」 張剛綸籲政府加快進口水泥反傾銷稅

▲嘉泥董事長張剛綸。(圖/記者廖婕妤攝)

記者廖婕妤/台北報導

碳排政策壓力與進口傾銷夾擊下,國內水泥產業轉型陷入困境,嘉泥(1103)董事長、台灣區水泥公會理事長張剛綸直言,進口水泥價格比台廠便宜600元,國內水泥缺乏公平競爭環境與產業政策,政府課徵進口水泥反傾銷稅動作太慢,「政府必須整體考量水泥工業到底重不重要?沒有水泥台積電怎麼蓋工廠?」呼籲政府正視國產低碳水泥潛力。

張剛綸表示,進口商沒辦法用低碳水泥,才會便宜廉價的高碳產品來打擊國內產品,財政部已對越南進口水泥做出了傾銷事實,但政府至今仍未提出任何方案解決,反而對國內水泥業者提出課徵碳費要求,這攸關到國防工業及未來永續循環的問題,台灣的水泥工業希望把低碳水泥做下去,因為減碳是責任、我們需要綠化,沒有水泥工廠怎麼蓋?台積電怎麼蓋廠?高科技的排放物是誰在處理?

張剛綸指出,水泥業長年被貼上高碳產業標籤,但其實鋼筋混凝土在建築物生命週期中可吸回約8成碳排,若拆掉打碎弄成粉後,3個月內可以把所有生產的碳都吸收掉,實為具潛力的綠色建材,「低碳水泥應該是未來建築政策的主角,而不是被邊緣化的配角。」

先前地震導致部分工地短期缺料,引發市場擔憂水泥供不應求,張剛綸解釋,這是暫時現象,根本問題在於不公平競爭,許多進口水泥來自碳排較高的國家,卻未受同等檢驗與環保規範,價格甚至低於本地生產成本,進口水泥價格比國內水泥便宜600元,若加上政府對台廠課徵碳費,價差更可高達900元,形同低價傾銷,「政府如果希望業者投入減碳技術,就必須提供合理的回報機制,而不是讓低價產品輕易搶市。」

張剛綸也說,水泥事業方面,嘉泥持續投入技術升級,推動倉儲效率優化與低碳水泥出貨系統建置,在兼顧碳排與營收的雙重挑戰下,維持本業穩健表現,亦進行資產活化與升級,總部嘉新大樓翻修工程導入節能設備,已取得EEWH-EB綠建築鑽石級與BERSe第1+級雙認證,展現即使是超過50年的建築,也能與時俱進、為員工打造安全舒適、符合永續標準的工作環境。


標題:「沒有水泥台積電怎蓋廠?」 張剛綸籲政府加快進口水泥反傾銷稅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