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立在新竹的「國立」,2024年四月慶祝創校一百一十二年及在台建校六十七年。他們特別紀念了一個人──大清駐美公使梁誠。沒有他,就沒有清華大學。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4月10日,梁誠在華府上奏朝廷,論及八國聯軍的「庚子賠款」,他說,美國多收了中國的賠款,多收的部分「似宜聲告美國政府,請將此項賠款歸還,以為廣設學堂、派遣留學之用」。
1900年義和團的「庚子事變」,引發「八國聯軍」。次年清廷與八國簽訂《辛醜條約》,賠償他們的戰事花費,連本帶利達十億兩,即為「庚子賠款」。其中美國向清廷求償二千四百萬美元,但後來駐美公使梁誠耳聞美國國務卿海約翰提到「美國所收庚子賠款原屬過多」,便開始聲請美方歸還溢收的款項。
從清華大學取得的這批文件可以看到,梁誠在上奏朝廷的電文指出,退款可用於派學生去美留學,「在美廷既喜得歸款之義聲,又樂觀育才之盛舉」。電文也分析,「退款即使如數歸還民間,未必獲益」,故建議「以已出之資財,育無窮之才俊」。
其中一份文件提到美國為何溢收賠款,主要是因每年還本後,利息也應逐減,但當初計算時卻未考慮減息,以致形成溢收。
當時的北洋大臣袁世凱主張這筆退款應「先辦路礦」,加上海約翰去世,梁誠從中斡旋兩年多,美國才終於同意退款。對這件「盛事」,美國報紙多有報導,包括《紐約時報》、《巴爾的摩太陽報》、《費城詢問報》等,提到「美國所望者,應得之益而已,不多取亦不少取」,以及此項正大之舉將「為外交史增一光明篇頁」、「兩國交誼必益見密」。
根據我國外交部的紀錄,1911年清廷運用美國退款成立「遊美學務處」,後改稱「清華學堂」。4月29日「清華學堂」正式開學,這天也成為清華的校慶日。民國成立後,學堂改名為「清華學校」,1928年正式定名為「國立清華大學」,肩負起發展高等教育的使命。
在清華首任校長羅家倫的促成下,「清華大學基金」交由「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代管。兩岸分治後,這筆基金由當時的校長梅貽琦帶到台灣,並在新竹建校,「國立清華大學」迄今每年仍獲撥基金孳息,用於校務發展。
為取得這批珍貴文件而奔走的清華企業家協會副祕書長林彥穎,是清華原科系及電機系校友。他希望透過這批珍貴文件,讓學弟妹多了解清華創立於戰亂動盪、中西交會的歷史。
林彥穎說,參觀國外名校如哈佛、牛津等,可以看到他們都很重視自己的歷史與傳承,珍藏並展示百年前的教具及最早的科學儀器,清華也不能忘其所始。
高為元校長表示,從這批珍貴文件可以更清楚清華的DNA,比如當時就鼓勵學生出國留學、開拓視野。清華創立於戰亂動盪之際,透過學術研究及人才培育,推動國家社會的進步。他說:「唯有理解我們走過的路,方能定錨今時、展望未來。」
梁誠(1864-1917),原名丕旭,廣州市海珠區黃埔村人。1875年,未滿十二歲的梁誠,便在家庭的資助下考取第四批留美學生。1881尚未畢業,就與其他一起被召回國。起初在總理衙門工作,不久隨張蔭桓公使赴美,任使館參贊,從此開始了外交官生涯。任滿回國後,曾兩次跟隨我國特使,出訪英國和美國,表現了出色的外交才能。1903年至1908年間,梁誠曾以三品卿銜,擔任晚清駐美國公使。
梁誠外交官生涯對中國最大的貢獻,是爭取美國從「庚子賠款」中多收的錢退還中國,設立「清華大學」,為中國培育人才。
「庚子賠款」無疑使中國承受了巨大的經濟負擔。但在1905年,美國政府經過調查,發現美國原索賠額度虛高,「除確實費用及一切損失賠償1165萬美元,所餘一千二百餘萬元其實是多餘的賠款」。梁誠聞訊後,立即向美方提出降低賠款數額的要求,並多次向時任美國國務卿的海約翰交涉,提出:「各國若將賠款核減,於我財政殊有補益,貴國如能倡首,義聲所播,興起聞風矣。」海約翰則答曰:「貴大臣所言確有至理,自當極力代謀。」次日,海約翰便讓駐華大使柔克義起草了關於退還部分「庚子賠款」的備忘錄,指出:「經調查,在義和團運動時期所遭受的損失以及美國軍隊的開支,並非最初估計的那麼多,鑑於這一事實,我建議授權行政部門通知中國政府,此後美國只要求賠款總數的一半。」得到海約翰的首肯後,梁誠遂電告外務部,建議政府積極向美國爭取賠款核減。
事到此處,退還賠款似已水到渠成,不料風雲突變,中國發生了粵漢鐵路收回路權事件和廣東美國傳教士被殺事件,美國也同時爆發了排華運動,引發中國國內聲勢浩大的「抵制美貨運動」,使得中美關係急轉直下,美方開始以各種理由拖延討論退還賠款事宜。
梁誠則頂住壓力,用事實向美國人說話。他頻繁地前往美國國務院、國會圖書館等處查閱檔案,從資料中證實美國在北京等處所受義和團焚殺劫掠之損失,與事實有很大出入,由此推算出賠款數目是虛高的。
梁誠在美多年,深知美國政治運作模式,因此,他通過多種渠道爭取美國各界的支持,頻頻招待記者,四處奔走演說,遊說國會議員,請求他們支持中國的退款要求,利用報刊輿論對美國政府和時任美國總統老羅斯福「施壓」。他還採取靈活的外交方式,繞過態度較強硬的國務卿魯特,找到與他關係較好的新任內務部大臣和工商部大臣,向老羅斯福陳述重核美國損失的必要。在多方斡旋下,老羅斯福終於同意重新對美國的「庚子賠款」數目進行核實。
梁誠本人曾為留美幼童,對教育事業有特殊的感情,早在1903年他出任美國公使之時,同行學生就有二十六人。同年,他還選送了七人到阿姆赫斯特讀預科。此後,梁誠多次出席美國東部中國學生會,向中國留學生講述他早年在美國的留學經歷。這些經歷無疑在他心裡種下了興辦教育的種子。
早在1905年四月,梁誠與即將赴中國的駐華大使柔克義商討退款數額時,柔克義就曾以美國總統的名義,提出中國將如何使用這筆退款的問題。當時梁誠已意識到美國有幹涉的意向,出於中國可能會失去對這筆錢的掌控,梁誠建議外務部在接見柔克義時先準備好應對之策,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辦學堂、派遣留學生。
梁誠本人作為「留美幼童」的一員和中國近代外交的重要見證人,他清楚地看到二十世紀初中國人海外留學的大趨勢。中國在甲午戰爭中慘敗,引發國人深切的思考,一直到1905年科舉制被正式廢除,至此,出國留學成為很多中國青年救國圖存的重要途徑,赴日留學人數激增,從1896年清政府第一次向日本派遣留學生,至辛亥革命時,留日學生總數已超過2.2萬人。
美國歸還多收之賠款,正如梁誠在致外務部函中所言:「在美廷既喜得歸款之義聲,又樂觀育才之盛舉,縱有少數議紳或生異議,而詞旨光大,必受全國(美國)歡迎。」
1908年12月28日,老羅斯福總統發布命令,決定自1909年1月1日起,按年將多收庚款退還中國,用於派遣學生留美,款數共計1196萬美元。這就是歷史上所稱的「庚款興學」,梁誠的努力極大地促進了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為選派赴美留學生,清政府於1909年10月在北京西郊設立「遊美肄業館」,並定鹹豐時期的「清華園」為館址,學校的建設費用幾乎全部來自梁誠爭取來的庚款退款。「遊美肄業館」創立之後,留美教育逐漸系統化。1911年二月,肄業館改名為「清華學堂」,設中等、高等科,每科學制為四年。次年,「清華學堂」改由外交部主管,教育部不再參與,留學色彩更趨濃厚。1928年,「清華學堂」正式更名為「清華大學」。
清華學堂1909年十月首次考選留美學生,在應試的六百四十人中,錄取第一批留學生梅貽琦等四十七人,梅貽琦是物理學家和教育家,後來擔任清華大學校長。除了梅貽琦因長清華而為後人所熟知外,其他同屆留學生如朱維傑、吳清度、邱培涵、唐悅良等等,社會知者不多。
1910年八月,在四百餘應試者中,選出七十名學生第二批赴美。其中有後來的北大校長、新文化運動領袖胡適,浙大校長氣象學家竺可楨,還有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語言學家趙元任。
第三批六十三名學生於1911年七月赴美。清政府還利用庚款鼓勵自費赴美留學,這些學生稱為津貼生。1910年赴美學務處宣布,二年級以上成績優秀的留美自費生,可申請一年五百至一千美元的學費資助。在「庚子賠款」的支持下,共向美國輸送七百七十名留學生。
庚款留學為中國培養了大批人才。如:現代微分幾何之父陳省身、建築學家梁思成、傳說為林徽因終身不娶的著名哲學家金岳霖、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東方紅1號衛星」總設計師趙九章、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以及推薦楊振寧去美國留學的葉企孫等等,都是「庚子賠款」留學生。另外還有一些留美學生,後來都成為大師級的學者,或對國家有特殊貢獻,如馬寅初、潘光旦、聞一多、茅以升、吳有訓、周培源、鄧稼先等。
在美國之後,英、法、荷、比等國相繼與中國訂立協定,退還超過實際應得的「庚子賠款」,中國每年向上述國家派遣相應的留學生。庚款留學生對中國的現代化,影響深遠。
1911年十月武昌起義時,梁誠駐節德國,11月16日袁世凱組閣,1912年1月11日梁誠被免職,返國定居香港,雖友人唐紹儀、周自齊等力邀,梁誠終未參加國民政府工作。1917年病逝,享年五十三歲。以今天的標準來看,不能謂高壽,但在這五十三年裡,他為中國做了很多事,我們後人不能忘記。
(本文參考了兩岸清華大學官方校史,以及網上資料)
梁誠的「棒球外交」
張作錦
1875年,梁誠在家庭的資助下考取第四批留美幼童,就讀於麻省安度華菲利普斯學院,他是留美學童中最著名的棒球手。
求學期間,他曾多次代表學校參加棒球比賽,如1881年參與對額士達學院(Exeter)爭奪冠軍錦標,他憑其個人技術優勢,得獲大捷,數十年後仍為當地人士津津樂道。
1903年他接任伍廷芳出任駐美公使。履任不久,恰逢他的母校舉行建校一百二十五周年紀念活動,他被邀請為貴賓,其肖像至今仍掛在學校圖書館牆上。當時的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有一次問梁誠說,在中國留美學生中,有一位「獲得好評、蜚聲校際的棒球好手為何人」?梁誠回答「就是我」。由於棒球是美國人最愛好的運動,從此以後,梁誠在美國交涉事項,一帆風順,白宮官員對他無不刮目相看。
標題:【今文觀止 卷2】張作錦/梁誠,有了他才有清華大學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