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慶翔 TVBS「財經鈔能力」主持人兼財經記者高齡化社會加劇,許多中高齡族群為了傳承財富或保障未來,紛紛投入保險市場。然而近年來,因誤信投資型保單帶來高報酬,反而導致資產大幅縮水的案例層出不窮,保戶損失慘重。理財專家吳盛富表示,保險與投資應該分開來進行,才能將資產達到最大的運用效率,且買保險應掌握四大原則,就能帶來有效的保障。
吳盛富指出,買保單應掌握四大原則,包含大人的保險優於小孩、定期型醫療險優於終身型、實支實付最有效、長照失能險建議必備等。他進一步說明,投資型保單本質上是保戶自負盈虧的投資平台,報酬無上限也同樣無下限。他以親身處理過的案例為例,一名高齡者於2014年投入300萬元購買投資型保單,搭配南非幣計價的高配息基金,原預期年領12%至15%的收益,最終因南非幣貶值加上淨值持續下滑,不僅資產大幅縮水,甚至面臨保單提早解約的風險。相較之下,傳統型保單(如儲蓄型保險)則由保險公司承擔投資風險,並提供保證利率。吳盛富指出,這類產品雖然報酬有限,但能提供穩定回報,較適合財務規劃用途,特別是為孩子準備教育基金或財富傳承的家庭。
此外,他也提醒民眾在選擇保險公司時,務必留意其財務健全度,例如保險資本適足率(RBC)需達200%以上,才能確保未來理賠能力穩固。在保障型保險方面,吳盛富特別強調「病、死、殘」三大風險中,「殘」也就是失能與長期照顧最為花費。他建議一般人至少配置每月5萬元以上的長照或失能保險,應對未來可能面臨的照護開支。此外,重大疾病與實支實付型醫療保險,也應考量實際醫療費用與生活負擔進行合理配置。「我們買保險,是用現在的錢交換未來的不確定性,真正的財務規劃應從風險管理做起。」吳盛富表示。隨著主管機關加強監管及市場資訊逐步透明,民眾更應主動了解各類保險產品的本質,量力而為、審慎規劃,才能在風險來臨時守護自己與家人的財務安全。更多精彩內容請收看最新一集【】。所有資訊內容僅供參考用途,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 本文章之所有內容,未經作者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節錄、轉載或引用。
標題:99%的人保單都買錯!掌握四大原則擊破保單陷阱!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