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馬利蘭醫院不做CPR?醫師來台受訓改變急救觀念

國合會去年啟動「索馬利蘭公衛醫療緊急應變體系建構計畫」,來自索馬利蘭的4名到院前緊急照護(PEC)與4名高級心臟救命術(ACLS)的種子醫師來到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受訓。(國合會提供)中央社記者楊堯茹傳真 114年4月6日
國合會去年啟動「索馬利蘭公衛醫療緊急應變體系建構計畫」,來自索馬利蘭的4名到院前緊急照護(PEC)與4名高級心臟救命術(ACLS)的種子醫師來到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受訓。(國合會提供)中央社記者楊堯茹傳真 114年4月6日

(中央社記者楊堯茹台北6日電)對心臟停止跳動病患施作CPR(心肺復甦術),在台灣是標準動作,索馬利蘭卻不普及。來台受訓的索國醫師指出,深受台灣急診應處影響,正將「台灣方式」引進索國;駐地技術團表示,種子醫師回國後,當地醫療人員也開始施作CPR,技術團埋下的種子正慢慢發芽。

國合會去年啟動「索馬利蘭公衛醫療緊急應變體系建構計畫」,不僅由駐地技術團開課受訓,也有來自索馬利蘭的4名到院前緊急照護(PEC)與4名高級心臟救命術(ACLS)的種子醫師,來到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受訓。

其中一名來台受訓醫師阿邁德(Eid Abdi Ahmed)接受中央社採訪表示,印象最深刻的是台灣高度系統化以及團隊合作的急診照護,每個團隊成員在施作ACLS時都清楚自身角色與標準流程,且民眾對於心臟復甦術的意識相當高。

索馬利蘭醫師阿邁德(Eid Abdi Ahmed)2024年來台受訓,學習如何建立及維持呼吸道。(國合會提供)中央社記者楊堯茹傳真 114年4月6日

阿邁德特別提及,台灣急診照護還有進階刺激訓練,讓醫護人員能在高壓環境進行訓練,他想把「台灣方式」引進索馬利蘭,這也包括標準化急診應處團隊。

被問及來台受訓的文化衝擊,阿邁德坦言,由於索馬利蘭的資源及人力有限,台灣急診應處的效率及速度,乃至公共區域隨處可見的「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等高科技設備,還有強健的團隊合作文化,都讓他感到衝擊。

在索馬利蘭,對心臟停止病患施作CPR並不普及。阿邁德說明,主因是缺乏意識,也有錯誤觀念認為心跳停止代表無可避免的死亡、施作CPR是徒勞之舉,醫護人員也缺乏相關訓練以及對電擊設備的了解。

「索馬利蘭公衛醫療緊急應變體系建構計畫」來台受訓的8名種子醫師,目前都已回到索馬利蘭的工作崗位,阿邁德致力把在台灣學到CPR等急救照護流程移植到當地。

阿邁德強調,台灣在高級心臟救命術的訓練以及急診應處所下的心力,讓他感到充滿希望與靈感,而台灣醫護團隊展現的是熱情、精準以及合作精神,可讓索馬利蘭受惠於此救護系統。

被問到在索馬利蘭對心臟跳停病患施作CPR的成果,阿邁德說,現場同儕都很踴躍地想學習相關經驗,台灣條理分明的醫療團隊效率、立即施作CPR和電擊造就的高存活率及刺激訓練方式,讓許多人感到驚喜。

「索馬利蘭公衛醫療緊急應變體系建構計畫」啟動至今超過一年,駐地技術團計畫經理範震華受訪時分享,最明顯的改變,就是醫護人員漸漸開始會對失去心跳呼吸的病人進行急救,計畫所埋下的種子正慢慢發芽當中。

談及當地狀況,範震華說,當地醫療機構感染管控能力不足,地上看到用過的針頭並不驚奇,醫療人員也缺乏高階醫療作為的相關知能,更常遇到的是沒有相對應的儀器可用,也沒有完整資料搜集與建構,無法以實證或統計為基礎來因應常見狀況與病例,如病媒蚊傳染病、或是刀傷、嗆傷等。

該計畫目前鎖定Hargeisa和Gabiley區,範震華說,若提前完成兩區的人員訓練,將邀請其他區域的急診醫護人員來參訓,儘管資源有限仍希望能做更多;在雙邊合作的精神下,鼓勵索馬利蘭政府能夠有自己的計畫,不能讓夥伴國認為台灣是唯一的解方。(編輯:林克倫、楊蘭軒)1140406


標題:索馬利蘭醫院不做CPR?醫師來台受訓改變急救觀念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