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安徽發生的這起車禍,讓小米剛剛上市的首款電動車SU7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輿論風暴。3月29日晚間,一輛小米SU7行駛在德上高速池祁段時突然失控撞上護欄,隨即起火燃燒。車內三名女大學生疑似因車門無法開啟,最終未能逃出,當場喪命。事故發生後,死者家屬質疑小米SU7的安全機制,外界更對這款新車的技術成熟度產生極大疑問。

根據當地媒體報導,事故發生在當晚10時許,該車駛經施工路段時疑似失控,猛烈撞上護欄後起火。急救人員於10時40分趕抵現場,發現車輛已被燒成焦黑殘骸,三名女學生無一倖存。網傳畫面顯示,車頭嚴重變形,車身幾乎完全焚毀。
死者家屬悲憤表示,車輛撞擊後,車門疑似因電力中斷無法開啟,使三人受困車內,最終命喪火海。該說法迅速在中國社交平台上發酵,網友對小米SU7的安全設計提出嚴厲批評,質疑其是否存在「車門鎖死」的設計缺陷,並指責小米推出產品前未做好足夠測試。

事故發生後,小米方面並未立即回應,而是直到三天後,小米創辦人兼執行長雷軍才在微博發聲。他表示,對三名年輕生命的逝去感到無比沉痛,並代表小米向家屬致以誠摯慰問。
雷軍強調,事故發生後,小米已迅速成立專案組,並於3月30日趕赴現場,3月31日配合警方提供車輛數據。但他也坦言,由於事故仍在調查階段,小米尚未能接觸事故車輛,因此無法對外提供確切結論。「無論發生什麼,小米都不會迴避,」雷軍在聲明中表示,強調小米會全力配合調查,並回應社會各界的疑問。

根據小米官方說法,初步指出根據車輛數據顯示,事故發生時車輛正處於「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系統在偵測到前方施工路障後已發出提醒並開始減速,隨後駕駛員接管車輛,但不幸仍發生了碰撞。而SU7的四個車門皆設有「緊急機械把手」,即使電力中斷仍可手動開啟。

然而,有專家分析指出,若撞擊強度足以影響車體結構,機械把手的開啟機制是否依舊可行,仍是個未知數。此外,許多電動車在電池受損後會發生「熱失控」(thermal runaway)現象,導致瞬間高溫爆燃,使乘員難以生還。這起事故也讓業界開始重新審視電動車的安全標準,特別是在極端狀況下的逃生設計。

受到這起負面事件的影響,小米集團在香港交易所的股價於4月1日午盤後出現明顯的跳水式下跌,最終收盤時跌幅達到5.49%。目前,中國安徽警方仍在進行詳細調查,而小米方面則強調會持續配合。不過,這起事件已經讓外界開始重新檢視電動車的安全標準,尤其是在高溫燃燒、電力故障、緊急逃生等關鍵領域。
小米SU7作為小米進軍電動車市場的首款產品,原本憑藉其高規格與親民價格,吸引了市場高度關注。然而這場奪走三條年輕生命的悲劇,無疑為這款受市場歡迎的電動車蒙上了一層陰影。事故的最終調查結果,將決定小米SU7能否重建信任,亦或在品牌發展的初期便遭遇致命打擊,並且對小米接下來要上市的首款SUV車型YU7是否會有巨大影響,都是值得關注的焦點。

原文轉載來自:源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