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是個神奇的年份。對於很多科技公司來說,這是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成熟,改變社會生產關係的時間節點;對於全球很多國家來說,這是碳排放平衡達到峰值,能源結構改變的時間節點;而對於汽車企業來說,這是很多國家禁售燃油車,新能源汽車將逐漸取代燃油車的時間節點。吉利汽車同樣認為2025年將會是一個轉變的開始。
在日前吉利的戰略釋出會上,吉利釋出的智慧吉利2025九大龍灣計劃,囊括了從技術路線規劃、產品規劃、到規模目標、架構轉型等方方面面,預示著吉利將從傳統的汽車製造公司,轉型為技術驅動的科技公司的路徑。
其中,最為直觀、也是最令人驚訝的目標,毫無疑問就是2025年集團總銷量365萬輛的銷量目標。要知道,儘管吉利是中國汽車品牌的領頭羊,但在2020年總銷量為132萬輛,距離這個目標有2.77倍的距離,要實現這個目標吉利需要年增長率超過22%。而在今年前三季度,吉利銷量為92.18萬輛,同比增長5%,在缺芯陰影籠罩下,要完成22%的增長目標顯然有困難。
那麼,到底吉利是有什麼底氣,定下了這樣的目標呢?
答曰:燃油拳打豐田、純電車腳踢特斯拉。
雷神動力,頂個錘子用?
要實現這樣的銷量目標,靠放衛星的銷量目標顯然不現實。作為中國汽車品牌的領軍者,吉利顯然深諳汽車行業規律,做出這樣的計劃顯然背後有一套成熟的邏輯支撐——這就是技術領先。給吉利信心的,就是吉利動力科技電氣化4.0時代的全新動力品牌雷神動力。
雷神動力品牌將涵蓋吉利在未來電氣化時代全套的動力解決方案,包括雷神智擎Hi·X混動系統、高效傳動、高效引擎以及新一代電驅裝置“E驅”,四大部分。
其中,雷神智擎Hi·X瞄準的,就是在未來新能源轉型過渡期,有可能作為燃油車最後技術尖端的混合動力系統。發動機部分,包含1.5TD、2.0TD混動專用發動機,變速器部分,則擁有混動專用的DHT(1擋變速器)和DHT Pro(3擋變速器)。這些混動組合,將覆蓋從A0級到C級車,未來將推出HEV、PHEV、REEV等多種混合動力總成的產品。
混動其實很多品牌都有,目前市面上豐田的THS和比亞迪的DM-i混動都展現出優秀的競爭力,而給吉利後來居上信心的,則是其在各個核心技術的對同賽道競爭者的超越。
發動機部分,雷神動力擁有創下世界量產混動發動機熱效率記錄43.32%的1.5TD發動機;變聲器部分,其DHT Pro 3檔變速器擁有最大4920N·m的輸出扭矩、扭矩比達41N·m/kg。雷神智擎Hi·X還首次實現混動系統全動力域FOTA升級和多達20種智慧駕駛模式。
擁有超越豐田的混動技術,也讓吉利在未來產品規劃中大膽加入混動產品。根據規劃未來三年,搭載雷神智擎混動的車型將達到20餘款。吉利希望以此實現混動主流細分市場銷量第一。
要做汽車先做晶片?
隨著汽車智慧化的變革,晶片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成為汽車最核心的部件。今年全球範圍內晶片短缺對汽車產量造成巨大的影響,國內連續多月出現了產銷倒掛的現象。特斯拉強大的自動駕駛能力,其核心依託的就是其自主研發的智慧駕駛晶片。在未來,掌握晶片設計能力,甚至是產線,才有成為未來汽車行業的頭部企業。
對於決心引領中國汽車行業的吉利來說,其目標不僅是車企,更是“全球唯一具備衛星通訊和定位、高精地圖和導航、汽車晶片到軟硬體全棧自研的汽車企業。”,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吉利將圍繞晶片、軟體作業系統、資料等,打造智慧架構的新基建,在未來5年投入1500億元研發,並實現自動駕駛的全棧自研。
吉利控股旗下的芯擎科技,將在明年量產中國首顆7nm車規級SOC晶片SE1000,其將被應用在智慧座艙領域。到2024-2025年,還將推出5nm車載一體化超算平臺晶片和高算力自動駕駛晶片。
與此同時,為加速智慧駕駛技術落地,吉利投入大量資源到衛星通訊系統技術上。預計到2023年,吉利自研高精地圖將覆蓋全球,2026年將實現“全球無盲區”,通訊位置可精確到釐米級,讓自動駕駛逐漸成為現實。
目前,吉利已經擁有了BMA、CMA、SPA和SEA四大智慧造車架構,實現了模組化、多元動力等多項領先優勢,成為了吉利汽車快速迭代產品,與持續輸出高質量新車的核心動能。同時,吉利GEEA 2.0電子電氣架構賦為汽車在賦能,強大的神經網路,讓其實現了領先的智慧體驗與FOTA的能力。未來,吉利將持續迭代智慧架構,推出GEEA 3.0中央計算平臺架構,實現更高度的整合化,持續優化使用者體驗。
依託於智慧架構的快速迭代,吉利將在未來5年推出25款以上全新的智慧新能源產品,將智慧駕駛、智慧座艙等打造成未來吉利汽車的核心競爭力。
然而,我們也要在仰望星空的時候,更要腳踏實地。前幾年的藍色吉利還言猶在耳,而吉利旗下幾何、極星等多個新能源品牌,卻仍無法在市場上形成競爭力。目前越發內卷的市場情況註定了中國市場再也不是一個靠營銷就能推動的市場,吉利要實現這些遠大的目標,還需要切實的投入。
總結:吉利的2025計劃可以說是目前中國汽車品牌未來戰略規劃的標杆,從技術的深度、高度和廣度而言,涉及的多個維度,對旗下各個產品線,甚至是供應鏈、通訊、底層技術方面,都作出了長期的研發投入準備。這樣的明確的目標其實比一個365萬輛的口號更讓人激動。
以前大家對吉利崛起的印象可能是博越這些產品,或者是成功站上高階的領克、極氪這些品牌,但是相信在龍灣行動釋出後,吉利的形象已經從傳統的汽車製造公司,向科技企業轉型。其更加深入的觸及到智慧化時代與新能源時代,汽車產業的關鍵命脈,這樣的戰略佈局相信會讓吉利在未來旺盛的發展潛力。相信這樣的一個吉利能夠讓中國擁有一個讓世界尊敬的汽車企業。成為中國從一個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甚至是智慧汽車、新能源汽車引領國家的轉型的重要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