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短期衝量思維 救不了觀光

來台觀光旅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交通部今年來台觀光旅客目標定為千萬人次,交長更宣示要吸引高端客來台。然而,口號喊得震天價響,實際作法卻讓人看不見方向,直至今年二月,觀光署才召開會議確認推廣策略,這樣的節奏與應變速度,讓人質疑政府是否真有準備好面對國際觀光市場的激烈競爭?

以市場為例,台灣赴日旅客人數年年攀升,後更是快速衝破六百萬人次,然而日本來台旅客卻在疫情後持續下滑,觀光逆差愈來愈嚴重。政府總以日圓貶值、日本人不愛出國等理由帶過,卻忽略了這背後其實有更深層的結構性問題。

日人來台行程長年幾乎都採日圓報價,導致台灣地接業者無法主導價格,遊台商品被迫削價競爭,甚至台灣這個旅遊目的地在日本業者心目中被歸類為「東南亞」地區的低價商品。政府若真有心改善,早該介入推動改以台幣計價,強化我方主體性,但至今仍未見具體作為。

團客萎縮是全球趨勢,但團體旅客的需求與行為與截然不同,自由行旅客雖然更獨立,但背後仰賴龐大的在地旅遊服務支援系統,正是台灣最欠缺的部分。當專做團體的旅行社退出市場,代表的不只是某個產業鏈的萎縮,更是旅遊服務斷鏈警訊。

推觀光,不是只需要喊出漂亮數字,更要有系統性的產業扶持、具體的國際行銷策略與務實的產業協調機制。若仍以短期衝量思維主導觀光政策,不願面對結構性問題、也無法提出前瞻性藍圖,無論訂下多高的目標,最終只會淪為泡影。


標題:觀察站/短期衝量思維 救不了觀光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