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地球的交響——怒江高黎貢正歌唱


這裡有鳥的啼鳴,有風的吟唱,有古老的傈僳族祭祀,還有“怒族琵琶”達比亞的演奏……這裡有應用電影級裝置採集的最具怒江代表性的16種聲音。通過聲音的形式走進怒江,聆聽交響。


10月27日,在創意雲南2021文化產業博覽會開幕當天,由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的公益活動“地球的交響樂——怒江·高黎貢平安之聲”在昆明國際會展中心5號館正式釋出,同時也標誌著位於怒江州瀘水市百花嶺傈僳音樂小鎮的“怒江·高黎貢平安之聲”展示中心正式對外開放。

“地球的交響樂”由探險家金飛豹所帶領的“祕境百馬”團隊,在近三個月時間中,深入高黎貢群山自然祕境、走進當地民俗村落進行聲音採集,涵括了蟲鳴鳥叫、民族歌舞等自然與人文兩大類別,以此形式展現怒江良好的生態環境與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後的社會風貌。

中國平安集團品牌宣傳部總經理、扶貧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陳遙介紹了本次公益活動的意義。“如今“碳中和”成為全球和中國的重要議題,為此,在保護生物多樣性上,我們和怒江州人民政府共同籌建了“怒江·高黎貢平安之聲”展示中心,作為國內外賓客瞭解高黎貢山生態環境的重要視窗,通過採集當地自然之聲、民族之聲,讓世界聽到怒江平安之聲,號召大家建立起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為保護環境攜手發力。”

談到本次活動的創作初衷,金飛豹表示:“我去過怒江很多次,印象最深的是傈僳族的歌舞,他們用獨特的民族情感,表達著對生活讚美,很多代人的傳唱讓聲音成為一種獨特的表達方式。一直以來,我們在外看怒江,大都通過紀錄片精美的畫面配上音樂,最真實的聲音反而被掩蓋了。這次活動我們以純聲音的方式展現怒江真實的另外一面,希望通過聲音的這條線索,讓人認識到怒江自然和人文的美,吸引更多人沿著聲音脈絡,走進大峽谷。”

在活動現場,主辦方以大量具有高黎貢生態代表性的綠植佈置了展廳,併為16段聲音配置了獨立播放裝置。戴上耳機,聽眾彷彿身臨其境:走進教室,琅琅讀書聲;走進村寨,噼裡啪啦的火塘有著煙火的氣息;走進麥田,有秋收季節的風吹稻花和鐮刀割稻的聲音;走進工廠,有工人們為了更美好的生活,享受勞動的快樂號角,小到一個棒球加工需要縫製的108針,每一針都有聲音。

延伸閱讀  秋日的雲杉坪 密林草甸間走進詩意的國度

此外,活動現場的獨龍族織毯,傈僳歌舞等表演也吸引了大量關注,成為本次文博會上的一抹亮色。面部帶著獨特獨龍族刺青的董尊蓮是織毯的展示者,70高齡依然健碩的她,向記者展示了她的作品。“手工織毯工藝比較複雜,一天只能製作不到半米,成品也可以用作包包、衣服加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走進獨龍江,喜歡我們的工藝品,我很開心。”

聲色多維互動的形式讓到場嘉賓,對於怒江的自然生態與民族風情有了全新認識與期待。正如金飛豹所說:“16段聲音只是怒江交響的冰山一角,接下來我們還將再次走進怒江,收集怒江春夏秋冬四季的聲音,號召公眾沿著聲音脈絡走進怒江,感受民族風情,傾聽自然召喚,共同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雲南網記者 吳沛釗 攝影報道


Posted

in

by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