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世文化陳燕:虛擬人正從舞臺走向現實



* 創觀察 | 小鹿角財經解讀的【第15家】創業公司 *

虛擬人2.0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虛擬形象,在一張漂亮的皮囊下藏著智慧的大腦。

在元宇宙的世界裡,虛擬人是核心要素,但目前的虛擬人無論是在技術變革層面還是對商業場景的探索,都與元宇宙的終極形態相差甚遠。

在次世文化的創始人陳燕看來,最主要的原因是虛擬和現實之間的互動性尚不充分,也就是說虛擬人跟使用者之間的關係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

但這並不妨礙虛擬人“闖入”我們的生活。

成立於2016年底的次世文化憑藉其泛娛樂的基因,持續構建了多樣的虛擬人IP矩陣。在不斷探索中,公司的業務脈絡越發清晰,從最開始的跨次元內容製作公司逐漸轉變為一家虛擬人生態公司,專注虛擬娛樂形象和數字人產品這一賽道。

迪麗熱巴虛擬形象“迪麗冷巴”,黃子韜虛擬形象“韜斯曼”,還有歐陽娜娜的虛擬樂隊“NAND”等,在次世文化的“操盤”下,這些明星虛擬形象引領了一波分身熱潮。

首個國風超寫實虛擬KOL“翎”,漢服虛擬少女“南夢夏”也是次世文化公司打造的數字形象,讓市場意識到虛擬人並不侷限於二次元畫風。

次世文化還幫IDo珠寶打造虛擬形象“Beco”、伊利金典品牌形象“典典子”等,建立更豐富的落地場景,在產品端探索更多商業化的可能。

目前,次世文化主要有明星虛擬形象IP、細分領域原創IP、品牌定製虛擬IP資產三條業務主線。此外,陳燕還希望推動虛擬人與現實人類產生更豐富的連線。

近日,次世文化公佈完成了A+輪融資,網易戰略領投,動域資本跟投,老股東順為資本、創世夥伴CCV持續跟投,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公司剛剛完成了500萬美金的A輪融資。

陳燕認為,接下里虛擬人會進入2.0新階段,不再只有一張漂亮的皮囊支撐,而是在更多的場景裡有更智慧化的表現,能與大眾建立更深度更真實的連結。

01

明星虛擬形象IP破圈

在創立次世文化之前,陳燕輾轉於唱片公司、媒體和廣告公司。做過江蘇衛視音樂真人秀《唱遊天下》的音樂總監;擔任過光線傳媒的資深藝人統籌;也在廣告公司同包括英菲尼迪、奧迪等汽車品牌有過合作,包括《爸爸去哪兒》當中的全程汽車品牌合作。

融合了這些泛娛樂資源,早期的次世文化主打“跨次元內容”,融合動畫、影視、傳統文化、漫畫、跨界衍生等多種形式。在佈局虛擬人早期階段,次世文化的切入點也選擇了娛樂場景,以明星IP來製作次元內容或者是明星分身。

明星自帶的光環效應和流量經濟能夠引來市場的關注度,幫助公司快速破圈,同時,也有利於實現對整個虛擬形象產業的賦能,實現早期教育市場的目的。

2018年,迪麗熱巴的虛擬人形象迪麗冷巴和腦洞漫畫作品《冷巴action》,僅4小時登入微博熱搜榜 NO.1,微博相關話題累積閱讀量 5.8億+,條漫上線72小時人氣突破3000萬+,視訊播放量突破4900萬+。同時,迪麗冷巴這一虛擬形象還實現了自身的商業變現,不但成為護舒寶、阿爾卑斯的品牌代言人,還作為固定NPC角色進駐騰訊熱門手遊《狐妖小紅娘》。

2019年3月底,黃子韜工作室首次曝光一張黑色剪影海報,並調侃其中的“韜斯曼”為“黃子韜的男人”。而後黃子韜在微博上稱“我的男人就是這麼帥”,併發布了“韜斯曼”概念宣傳片——正在開演唱會的黃子韜匆匆離去,而後“韜斯曼”閃亮登場。


次世文化明星虛擬形象IP——迪麗冷巴&韜斯曼

在當時,迪麗冷巴和韜斯曼算得上是明星虛擬形象的頂流,引領了開發明星虛擬形象IP的熱潮,尤其是後續明星本人與自己虛擬形象的破次元行為引起了市場廣泛討論。

延伸閱讀  距離頂流大紅,陳飛宇為什麼總差一步?

從明星虛擬形象切入具有非常大的優勢,IP形象不需要冷啟動,真人自帶的粉絲群體直接遷移,另外,明星虛擬形象的高知名度、曝光度幾乎於本人無異。

從粉絲的角度來看,明星的虛擬分身一方面滿足了自身對於偶像的幻想,填補了明星“非營業時間”的空白,打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另一方面降低了與明星互動的門檻,和虛擬形象直接產生連結。

對於明星而言,95後、00後逐漸成為主流消費人群,自己的虛擬形象多為二次元風格,更迎合這部分使用者的喜好,增加年輕群體的認同感,進而擴大自己的知名度和粉絲圈層。

對於品牌方來講,與明星的虛擬形象合作,其流量、社交資產等也同步賦能到品牌相當於打入了粉絲圈層和二次元圈層,使用者疊加後也會產生更高的消費轉化。

與明星共創虛擬形象目前已經成為次世文化相對成熟的業務。借迪麗冷巴和韜斯曼這兩個IP,次世文化成為了行業內明星和個人虛擬IP聯動的標杆案例,全網共計流量超20億,合作品牌及平臺近20家。

“在做明星虛擬人這條業務時,我們只鎖定在明星、粉絲、代言品牌這三方人群中,受眾人群非常清晰,這樣的IP價值就很高。”陳燕透露接下來次世每年還會和4-6名不同領域的頭部藝人進行合作。

02

原創IP築深護城河

如今,虛擬形象已經不侷限於明星分身,具有獨立人格的原創虛擬人也成為娛樂產業中發展最迅猛的趨勢。尤其是去年以來,疫情影響,真人明星無法出席活動,再加上真人偶像頻繁塌房事件,更是讓這條賽道火速升溫。

哈醬作為華納音樂簽約首位虛擬音樂藝術家主要走電音潮酷girl的風格,還發表了出道單曲《MISS WHO》,併成為第一位登上GQ雜誌的虛擬偶像;銀髮少女AYAYI憑藉精緻的外貌及神情冷峻的獨特風格,在小紅書獲得不小熱度,目前粉絲數達到11.4萬。

除了明星虛擬形象外,次世文化的另外一條業務就是打造並運營細分領域的原創IP。

在這一賽道中,次世文化於2020年5月與魔琺科技合作推出國內首個超寫實國風虛擬KOL翎;去年底,推出另一位虛擬DJ“Purple”,熱衷於電子音樂、CLUB文化及科技融合等。


次世文化原創虛擬IP——翎

和明星虛擬人相比,沒有流量基礎的原創IP非常考驗公司的策劃及運營能力,這也是次世文化的護城河所在。

因為原創虛擬形象沒有任何IP基礎也不是任何內容產品的衍生物,主創團隊需要賦予虛擬人合理的故事線和情感表達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在虛擬人創立之初,就設立明確的發展方向及商業變現路徑。

“我們是一家喜歡刨根問底的公司,我們會想清楚市場到底需要什麼樣的虛擬人,然後進行非常細緻的市場調研,提前規劃好這個產品至少兩年以上的運營方向。”陳燕說。

據介紹,次世文化在打造虛擬人的時候,會提前設定這個人的性格、喜好、特點等等,基於這些鮮明的標籤來打造虛擬人的人格,然後再把虛擬人推到細分領域和細分受眾群體。原創虛擬IP本身具備很高的獨立性,需要高質量的視覺設計和內容風格,甚至是融入科技的元素,讓獨一無二的虛擬人特性更加鮮活。

值得一提的是,超寫實類的虛擬形象IP是次世文化在這一賽道上的核心競爭力。

前兩年,無論是明星虛擬形象還是原創虛擬形象都更加傾向二次元畫風,但從去年開始,超寫實類的原創虛擬形象憑藉與真人相似的精緻外貌引發了一大批的受眾關注,尤其是對於年輕人來說,這一形象激發了她們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

例如,以超寫實的畫風和具有中國特色的審美形象,翎在一眾虛擬KOL中脫穎而出,目前已經與百雀羚、特斯拉、天貓奢品等幾十個品牌展開合作。今年6月12日,翎還在小紅書釋出了首條商業廣告,8月13日還官宣成為100年潤髮品牌的代言人。

從翎的形象以及社交賬號上來看,翎不僅是一個長相極度東方審美的女孩,更是一個熱愛國風文化的跨次元女孩。在她的微博上,可以看到京劇、毛筆字、太極等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

在次世文化的策劃下,翎身上具有中國風、文化自信等標籤,辨識度非常高,這也是其吸引本土品牌甚至是海外大牌合作的關鍵。

從去年開始,次世文化品牌定製虛擬IP資產這條業務線也開始蓬勃發展。

從品牌方的角度來看,虛擬IP因為具有合作成本更低、人設更具穩定性、隨時保證最佳狀態、俘獲更多年輕客戶等特點,逐漸成為品牌合作代言人的首選。

延伸閱讀  一眾老戲骨聚會!米雪凍齡有術鮑起靜精神足,3位大咖的媽媽罕露面

例如,次世文化與花西子合作,推出品牌的首個虛擬形象“花西子”,採用超寫實的風格,更精緻地打造“中國妝容”,向全世界展示中國之美;與伊利金典合作打造品牌形象“典典子”成為首批進軍B站的品牌虛擬IP形象。


次世文化品牌定製虛擬IP——花西子

無論是明星虛擬形象還是獨立的原創IP,都成為娛樂圈吸金的新勢力。

由胡斯卡爾文化Juzcar釋出的《2021中國虛擬偶像消費市場調研報告》來看,萬名受訪的年輕消費者當中,即便只有15.64%的消費者很熟悉、有自己喜歡的虛擬偶像,但有62.31%的消費者有可能為虛擬偶像代言的產品買單,還有9.78%的消費者選擇肯定會買單。

細分領域的原創虛擬形象是公司建立品牌認知,構建壁壘的主要業務線,品牌定製虛擬IP資產則是為公司的商業變現開啟了更多創意空間。

但陳燕也坦言,現在國內虛擬人的變現路徑和收益還比較狹窄,很多豐富和龐大的市場有待拓展。

03

探索虛擬人生態

目前來看,次世文化打造出了大眾市場接受度高,有相對明確變現路徑,並且具有高品質水準的虛擬人產品。但陳燕認為,虛擬人市場目前仍然停留在1.0階段。

這也是行業內的共識:一方面,在許多人眼裡,虛擬人只是一層漂亮的皮囊,沒有大腦;另一方面,現在市場上做虛擬人的公司很多,但是能夠和真實人類建立聯絡的場景很少。

陳燕認為,只有當虛擬人實現更多的場景應用,並且能與真實人類建立更多需求關係的時候,虛擬人賽道才會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爆發。

所以,次世文化除了持續構建多樣性的虛擬人IP矩陣外,還將全面探索虛擬人的智慧化、場景化,並以“虛擬人”為載體構建一個生態圈。

在智慧化方面,今年9月份,次世文化和AI公司小冰聯合釋出了全球首位“人類觀察者”AI MERROR。


次世文化“人類觀察者”AI MERROR

MERROR=ME+MIRROR,即“我鏡”。“我們希望更多真實人類可以通過與MERROR的人機對話,反向深入瞭解自我,並且進一步對科技、藝術以及我們所在的世界有所思考。”陳燕說。

MERROR的AI部分採用了小冰框架訓練生成,並且在持續學習迭代中。她能夠與人類對話,同時更有效地預測、保持並引導對話,而不僅僅是做出迴應。

可以說,MERROR是次世文化對於虛擬人2.0階段的一次初探,也是AI驅動虛擬人的一個模型。

虛擬人的底層技術不光有CG、動作捕捉等,更重要的是搭載“AI大腦”,要有深度學習的演算法,例如影象識別、語義理解、人臉識別等等。

rct AI的CEO陳雨恆告訴小鹿角財經,可以把真實的人理解為一個非常複雜的智慧體,設定的引數有幾百億個,通過錯綜的排列組合形成。目前在技術手段上,虛擬人的大腦雖然只有幾百個引數,但其表現出來的智慧化形式,是未來虛擬人發展的方向。

在構築場景方面,陳燕多次提到Genies。在他看來,這是目前市場上,將虛擬形象與多場景互通互用結合最為創新的一家公司。

去年10月,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虛擬化身公司,Genies推出了自己的3D化身產品。Genies主打的技術就是讓人們可以打造自己的虛擬化身形象,在遊戲、社交、電商、娛樂等多個場景使用。通過和歐美明星、網路平臺、品牌等多方合作的策略,Genies迅速地將自己的產品推廣出去。

有資料統計,目前有超過2000名明星和KOL正在使用Genies,包括歌手Rihanna、Cardi B、Jennifer Lopez等;在社交平臺方面,與Instagram、Snapchat、WhatsApp,Line等打通,使用者即便在不同平臺,也可以使用相同的虛擬化身;在品牌方面,New Balance、NFL、MLB,甚至是世界衛生組織WHO都和Genies建立了合作關係。

延伸閱讀  岸井雪乃濱邊美波再合作 《終歸大海》情敵變閨蜜


陳燕也向小鹿角財經透露,中國或許即將擁有本土化的Genies。

“次世文化今年底將釋出全新的虛擬人專案企劃,可以理解為一個既可以to B又可以to C的類工具加平臺型產品,使其成為更多原創虛擬人IP的孵化器,讓更廣泛的消費者能接觸到虛擬人、虛擬物品,從而真正邁向更智慧化的虛擬現實互動時代。而關於這個新專案的更多資訊,還請大家耐心等待且期待了。”陳燕介紹。

次世文化始終定義自己是一家“虛擬人生態公司”。

在這個生態中,次世文化先探尋到虛擬人落地的豐富場景,然後通過技術運用和自身資源整合的能力打造虛擬人IP,並且將最終為虛擬人賽道提供整套的運營方案及商業變現思路。

陳燕表示,這相當於是一個“技術服務於產品,產品應用於場景”的閉環,次世文化抓住了這個鏈條的首尾,協同技術公司做出可以變現的產品,聯合內容公司找到可商業化的場景,最終賦能到整個行業。

作者 | 李欣彤

編輯 | 喬娜坤


Posted

in

by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