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新增的立案資訊將大家的焦點拉到了已經三個月沒有更新視訊的李子柒身上,不少李子柒粉絲早已發現,李子柒B站和微信公眾號的最後一次更新,都停在了今年的7月14日。
據天眼查顯示,四川子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下稱“四川子柒”)與劉同明、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微念”)新增立案資訊,四川子柒為一審原告,這讓大眾將李子柒停更的矛頭直指其背後的MCN公司“微念”。
李子柒消失背後,與經紀公司鬧掰了?
事實上,早在相關立案資訊出現之前,大眾早已猜測李子柒或跟微念鬧掰了,而這都是有跡可循的。
雖然李子柒製作視訊一向都是慢工出細活,但將近一個月沒有更新,還是有不少粉絲留言提問,李子柒助理在8月26日在微博中對更新問題作出解釋,表示李子柒仍然會每日在“綠洲”中向大家“報平安”,這個字眼就用得極其古怪,雖然隨後已經迅速改回“問好”,但仍是引起了一些網友的懷疑。
幾天後,李子柒在“綠洲”中的發言則更讓人感到莫名其妙,其發文表示“半夜被噁心到了,這麼快就按耐不住了麼”,並在評論區回覆 “已經讓律師做了儲存,太可怕了!資本真的是好手段!”,但這句回覆很快就被刪掉。
8月30日,李子柒在“綠洲”發文稱“大清早報個警”,還配上了報警圖片。這個內容發出以後,網上就有訊息稱,李子柒和MCN公司微念之間,已經形成不可調和的矛盾。
隨後,李子柒一直沒再更新視訊,時間來到10月14日,有媒體發表了一篇 ” 微念投資方人士:李子柒確與其經紀公司有矛盾 ” 的報道。
報道指出,李子柒跟微念在利益分配上產生了分歧,,隨後,李子柒助理在微博迴應,稱李子柒早在17年12月後,就跟微念無經紀合作關係了,兩者“鬧掰”的勢頭越來越明顯。
1月22日,李子柒在央視《魯健訪談》節目中最新發聲,表示不希望青少年以後都想當網紅,由此看來,李子柒似乎並不那麼想當被MCN機構安排得妥妥當當的“網紅”。
李子柒與MCN之間的矛盾,到底為何?
從公開的網路資訊中,我們不難發現李子柒“爆火”之後,問題也接踵而來。比如有人以李子柒名義,對其粉絲髮送詐騙簡訊;李子柒也一直備受騷擾,從16年走紅開始,就有不少粉絲跑到李子柒家附近徘徊跟騷擾。
而且,外界對李子柒的質疑也一直不少,比如李子柒品牌產品推出後,便被外界認為只是靠著名氣,還價格虛高。由此我們或許能推測出,李子柒跟微念之間,早已也存在著運營理念不同的問題。
微念投資方曾在17年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會好好珍惜李子柒這個品牌,不想讓商業化消耗掉她。” 雖然,李子柒確實沒有如大部分網紅一樣,下場直播帶貨,但實際上,李子柒還是用掉了自己的個人品牌。
2018年8月,李子柒同名天貓店開業,在龐大粉絲流量的加持下,店鋪上線僅3天,就有5款產品銷量突破15萬,這還是在李子柒本人沒有下場帶貨的前提下達成的。
而後續的李子柒螺螄粉更是成為了爆品,去年,李子柒品牌的整體銷售規模達到了16億元,但爆品螺螄粉卻頻繁被吐槽難吃,外界更是加深了對李子柒靠著流量撈錢的印象。
一方面是李子柒個人品牌被不斷透支,而另一方面,從目前整理的網路資訊來看,李子柒自己也並沒有從這盤商業大棋中,收穫到巨大利益。
以上文提到的螺螄粉為例,它的生產廠廣西興柳背後佔70%股份的大股東是微念,而且廣西興柳的董事長也是微念聯合創始人樓永建,而微唸的法定代表人及實控人均為劉同明,持有微念20.44%的股份,而李子柒卻未持有杭州微唸的股權。
再翻看天眼查資訊,與李子柒有直接股權關係的公司只有兩家,一家是由其100%持股的上海沉香裡創意策劃工作室,另一家則是與微念共同持股的 “四川子柒”,李子柒與微念分別持股49%和51%。
“四川子柒”旗下注冊了跟李子柒相關的200多個商標,而以上兩家公司的參保人數,均為0人。可見,從實際操作來看,“四川子柒”並不參與李子柒個人品牌的運營變現,而且,李子柒個人在“四川子柒”中的佔股比例,也不具備絕對話語權。
上文李子柒助理曾提到,李子柒跟微念之間,只是博主跟MCN的關係,並非合夥人,李子柒可能不會直接參與企業的運營和變現,僅從上文的股權框架來看,李子柒可能也無法參與微念在產品銷售上的利潤分配,而僅能獲取作為博主在廣告等視訊變現上的利潤分配。當然,不排除兩者私下有其它的約定。
資料上來看,李子柒品牌產品的全年銷售額為16億元,而李子柒在YouTube上的收入潛力被評估為4000萬人民幣左右,兩者之間差別巨大,也可能是李子柒與微念鬧矛盾的原因。
成也MCN,敗也MCN
最終無論官司的結果會是如何,對李子柒和微念來說,都是一個兩敗俱傷的局面。
在網紅流量迭代如此快速的年代,停更三個月已足夠讓消費者被其它新生代網紅、或者模仿李子柒的網紅所吸引,而官司有可能還將持續下去,在此期間李子柒可能無法分身創作,內容空窗期可能會更長。
而對微念來說,李子柒是公司最核心的資產之一,在這幾年的合作間,也投入了不少推廣的資源和費用,一旦和李子柒的合作結束,公司不僅會失去了一個“吸金主力”,甚至會因為沒有李子柒這個品牌背書,而失去了與企業品牌合作的基礎。
在明知道打起官司來大家都不好過的前提下,這場官司仍要繼續,可見,網紅博主跟MCN之間的矛盾,非一日之寒,而類似的矛盾,也不會只存在李子柒和其經紀公司之間。
一般來說,MCN公司跟網紅博主的方式有兩種,其一是從無到有投入資源孵化一個博主,這種模式下,博主就像是MCN公司的打工人;另一種方式是當博主已經累積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粉絲量,再跟MCN進行合作,雙方再協商收益分成比例,李子柒就屬於後者。
加入MCN對博主來說,也是一把“雙刃劍”,俗話說“樹大好乘涼”,MCN背後大量的業內資源和套路化的運營模式,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博主更快“出圈”。
可一旦博主“出圈”以後,除了在收益上要跟MCN分成之外,最讓人苦惱的反而是在營銷方向上的分歧,但通常來說,在約定加入MCN之後,大部分博主都得根據合約履行義務。
新民晚報中就曾提及一位B站上的up主“林晨同學”,在簽約之後並未獲得MCN之前承諾的拍攝支援,反而被不斷要求拍攝疫情視訊來吸引眼球。該up主不願意自己的視訊過分呈現這些內容,隨後就被MCN追討賠償,最終由於賬號已歸MCN所有,林晨同學只能停更。
類似這樣的情況絕對不會是個例,網紅博主行業作為一個流量行業,本來就需要依靠源源不斷的新鮮感來出圈,而業內競爭者眾多,相對來說,博主才是弱勢那一環,連千萬粉絲級別的李子柒都陷入“營銷理念分歧”的困境,何況其它博主呢?
借用謝霆鋒在採訪中提到的一個觀點,現在娛樂圈裡為什麼很難產生好的作品?很大一個原因是,別人得培訓三五年才能上線的偶像,資本恨不得培訓半年就推出市場,能力水平都還來不及積累,自然出不來好的作品。
網紅博主行業何嘗不是?博主想積累作品,可資本卻像鯊魚一樣著急變現,在流量和作品之間,兩者往往難以平衡。
經由李子柒這一仗,或者能為行業提供一些參考和指引,為簽約的博主包裝出更專業、更受大眾歡迎產品的MCN,兩者才會雙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