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部研擬推動「低碳電力R0」的電力分艙制度,引發售電業認為政府帶頭鼓勵企業混水摸魚「漂綠」,近百家售電業者昨天透過中華民國商業同業公會發表聲明,建請政府重新思考,暫緩推動。
綠電售電業者指出,在全球致力達到RE100,政府也提出二○五○年達到淨零碳排方針下,推動RE30將有損台灣在國際的觀感,並衝擊現有業者的競爭空間及混淆既有的綠電憑證制度。
再生能源公會會員數有八十七家,理事長為森崴能源總經理胡惠森,會員有太陽能股王泓德能源,以及中租、台達電、寶島陽光、國碩等企業。
再生能源公會表示,國內已有九十五家再生能源售電業者,市場競爭已趨白熱化,而RE30的「電力分艙」電力定價機制恐衝擊現有業者的競爭空間及混淆既有的綠電憑證制度,因此經會員大會提案、討論後決議,建請政府審慎評估,暫緩推動。
工總則指出,再生能源公會是民間組織,當然會有自己的看法,最終還是要看經濟部的決策走向,畢竟這關係到國家的能源政策。但有工商團體表示,以出口為導向的企業對綠電都有一定的需求,但國內的綠電都被大型企業買走,RE30針對中小企業,若是不能實施,在淨零減碳的壓力下,對於中小企業來說,並非好事。
經濟部長郭智輝上台後,指示台電研議電力分艙制度,將電價分成綠電、低碳電力、一般電力等三類,RE30屬於低碳電力。
據了解,為因應二○二六年歐盟碳關稅(CBAM)上路的大型出口製造商和財力雄厚的金融、保險等非出口商,也打算藉此取得綠電憑證,如此一來,等於經濟部默許帶頭讓有能力實施RE100的企業,也混水摸魚搶買RE30低碳電力,進行「漂綠」,破壞政府原為協助中小企業綠電轉型的美意,恐讓國際產生台灣拖延淨零碳排時程的錯誤認知。
再生能源公會提出三點質疑,首先,台電賣出的電力已向一般電力用戶收取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用於推動綠電發展,推出RE30方案設置電力分艙機制,等於讓有資源支付高額費用的企業取得低碳電力,卻變相提高未參與方案的中小型企業碳排放量,這對國家推動淨零碳排政策將造成負面影響。
其次,企業可能轉而採購台電提供的低碳電力,而非購買離岸風電,導致潛在買家觀望甚至放棄離岸風電採購,並影響開發商的銷售與開發進度。最後則是幹預綠電交易市場,民間業者因難以和台電公平競爭,被迫退出市場,國內綠電的發展將再度依賴台電,極可能導致綠電交易量成長遲緩,阻礙企業淨零目標與國家能源轉型進程。
閱讀祕書/RE30
相對於RE100指的是百分百再生能源,RE30為台電推出,其中百分之卅電力來自如太陽能、風能、小水力等綠電,其餘百分之七十則為一般電力組成的低碳混合式電力產品,鎖定的購買對象為中小企業,目的在幫助供應鏈與出口廠商降低營運碳排量,紓解減碳壓力。
台電目前規畫首批販售的RE30低碳電共十六點六億度,企業單一電號購買量上限為一億度,其中佔比三成的綠電每度六點三元,七成的一般電力每度四點二七元,平均每度四點八二元,預計在今年七月開賣。
標題:憂RE30漂綠 售電業籲暫緩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